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

>

初三物理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

2023-11-09 15:20584浏览

在进入初三以后就要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为了节省各科的学习时间,最好要把每一科的知识点总结起来,这样的话,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加。其中物理作为很多孩子苦恼的科目,他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要怎样做好知识点的归纳。以下这些初三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三物理知识点

1、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其符号为:c。

2、比热容的单位

符在物理学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3、热量的计算

(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2)Q放=cm(t0-t)=cm△t降,可以概括为:Q=c△t。

4、升华和凝华

(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5、质量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在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3)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6、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7、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物理表达式 I=U/R。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

很多孩子在学习初三物理的时候,常常非常的苦恼。尤其是在学习电学的时候,这部分的内容不仅需要孩子的想象力,更需要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但是很多孩子对这些内容掌握的并不好,更不用说学好这门科目了,所以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

1、电阻

(1)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总电阻越串越大,R=R1+R2。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总电阻越并越小,R=R1R2/(R1+R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2、欧姆定律的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2)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3)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

(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

(2)再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

(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再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

4、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

(1)元件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电路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电路,并列接在两点间的是并联电路。

(2)电流路径法: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分析电流的路径,直到电源的负极。如果只有一条回路,则是串联;如果电流路径有若干条分支,则是并联电路。

5、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初三物理电路知识点

在初三阶段,孩子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电路的问题。但是很多孩子对这些知识点掌握的并不是很好,导致在做题的时候经常出错。可是这部分内容又是考试的必考内容,因此初三物理电路知识点是一定要总结出来的。

初三物理电路知识点

1、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的极上而不经过任何用电器的电路叫短路,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2、串联

(1)概念: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2)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3)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3、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1)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

(2)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1)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2)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3)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5、电功

(1)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即:W总=W1+W2+Wn。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2)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即:W总=W1+W2+Wn。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6、滑动变阻器

(1)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2)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中考考的基本上都是初三的知识点吗

学生们为了更好的备战中考,基本上进入初三下学期就会开始复习,不仅要学习初三所学的内容,还要复习初一初二的内容,因为中考检测的是初中三年的知识点。所以,学生们应该多做一些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中考内容的分布,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中考考的基本上都是初三的知识点吗

不全是,初中三个年级的知识点都会涉及到。中考是初三学生参加的考试,所以它的考试内容会覆盖初中三年的知识。尽管考试的范围较广,但各年级知识的比重是不同的。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包括每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复习时间等等。在计划中可以适当安排休息时间,确保身心健康。

通常而言,初三的知识点约占总体的60%,初二的则占30%,初一的则占10%。初一和初二的知识点往往以填空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初三的内容则更多是综合性的,涉及更大的题目。在复习阶段,孩子们需要将所有的知识整理清楚,并弄清楚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提升复习效果。

中考是初中学业考试,所以考查的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这几门学科都是三年学制,即所学的知识点要用三年时间完成。物理学科是两年制,初中二年级才开设,一直学到初三,而化学学科只学初三一年,通常学校都会在初三上期就完成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的新课,用更多时间进行总复习。

中考前怎么快速提高成绩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剩余的时间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复习计划等。针对自己的薄弱科目,集中精力进行突破。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请教老师同学、参加辅导班等方式提高成绩。

2、课堂复习是核心。初三学生进入了中考的复习阶段,在课堂上,教师会将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组织,并系统地构建,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此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跟上老师的节奏,掌握课堂上的重点内容。

3、多研究例题,精练习题。在一般情况下,课本上和老师讲述的题目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钻研例题,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做参考书中的题目,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习中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不足,进而实现知识储备质的飞跃。还可以多多分析往年真题,多做真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知识点。

初三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1、淡化中考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

在家里,和孩子不要谈论这些,家长就不要主动询问孩子学习情况。因为孩子已经承受着上学的压力,父母的唠叨或频繁的询问只会增加孩子的厌恶感。当孩子说考试成绩好时,家长应及时鼓励。当孩子在考试中表现不好的时候,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情,给予安慰,让孩子走出成绩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2、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马上中考了孩子不上学,可能是由于初三学习压力大导致的。在中考的压力,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就会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况。这时,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减轻和释放压力,可以陪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或者游戏等等。

初一至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在进入初三以后,孩子就进入了紧张的总复习阶段。在这三年当中,孩子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是很多的,所以为了在复习时提高效率,最好是把初一至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出来,这样也能够帮助孩子把有些模糊的内容熟悉一遍。

初一至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1、正、负数的概念

孩子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孩子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绝对值的概念

(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3、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4、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5、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2)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4)实数: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6、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很多孩子在进入初三的时候,对于之前所学习的很多知识点都已经忘记,导致在复习的时候总是出现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数学这个科目来说,一旦跟不上就会出现落后的情况。对此,以下这些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1、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

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

3、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初三学生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其中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5、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6、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知识点

孩子在进入八年级之后会新学习一门课程,那就是物理。但是有的孩子在上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更不用说总结物理上册的知识点以便月考复习使用了。以下是一些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知识点

一、物态变化

1、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2、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吸热,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液态变成固态,放热。

3、汽化和液化:①汽化:液态变为气态,蒸发和沸腾都吸热;②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

4、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固态变成气态,吸热;②凝华:气态变成固态,放热。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光的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i=入射角r。

四、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2、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五、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六、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七、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九年级上册物理月考知识点

九年级是孩子初中生涯学习非常紧张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孩子不仅要跟上老师的进度,更需要查缺补漏,尤其是学习难度比较大的物理学科,孩子更要重视,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九年级上册物理月考知识点,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月考成绩提高自信,另一方面让孩子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更加热爱学习!

九年级上册物理月考知识点

一、内能知识点总结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可以概括为:Q=c△t

二、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三、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孩子初三物理不好怎么办

进入初三后,孩子的学习就进入了中考倒计时,物理学科就成为多数孩子的隐痛,尤其是在物理电学知识上,这一部分看起来并不多,可是一旦做题就常常遇到各种苦难和思维障碍,导致物理成绩差。

孩子初三物理不好怎么办

1、回归课本、重视课本

课本知识是目前初三的孩子最容易忽视,也最容易产生各种遗漏的重要信息聚集地之一,这从历年的中考物理真题中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历年中考物理卷,一定会发现,很多中考物理题的原型都来自于物理课本,很多试卷上的插图都是物理课本上的原图,更不用提所有的基本知识点、概念、规律、公式也都来源于课本,中考所考查的知识点、方法、规律就那么多,所以家长只需要让孩子守住根本,就能保证所有的基础分。而这是攻克难题、拿到高分的前提。

2、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课堂是中考复习主阵地,丢了它,注定要打败仗,家长要让孩子一切学习过程要完全按照物理老师要求的进行。包括上课,晚作业,周末作业,实验等。千万不要老师讲老师的,孩子自己学自己的。所有最重要的物理知识即便已经掌握熟练,也要继续听,尽力做到不分心、不开小差。可以有选择、有重点的去认真听、思考,总之要紧跟老师思路。

3、注重复习

家长可以让孩子复习初二薄弱知识点,如果不复习就会在初三的一轮快速复习中依然遇到重重问题。复习初二物理知识时要紧抓住两点:第一是巩固基础知识,要全面系统的复习巩固并彻底掌握!第二是研究这一年以来尤其是近半年做题时所遇到的错题,重点是力学错题,包括力、运动、声、压强、功、能、简单机械等,通过研究错题,可以最快速、最准确地提高力学成绩,从而在初三一轮复习时会更顺利。

4、注重总结

在最后三个多月的中考冲刺阶段,初三的孩子都必须要做大量的习题,不但是成绩差的学生,即便是学习中等甚至偏上的初三孩子到了这个阶段,都会变得急躁、手忙脚乱,每天忙于做题,却忽视了研究习题,当他们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了试题的汪洋大海时,很容易被一个个难题组成的巨浪掀翻,既影响了心情,又不能让自己的能力突飞猛进,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善于归纳总结,善于学习的孩子却能够在花费同样的精力下收获非常大。

5、关注物理实验

家长要让孩子关注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三孩子课本上的结论、概念、规律都是前人通过大量实验验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这些实验有的是需要初三孩子亲手在课堂上做的,这要求孩子认真做好,孩子要认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总之,如果孩子在初三不能把物理知识学好,将会在中考的成绩中,拉低整体成绩,所以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从掌握课本知识,注重复习和总结入手,从根本上提高物理成绩。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初一有哪几门课程 下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怎么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