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是一首古体诗。《行路难》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探索人生本质的强烈愿望。
诗从渭桥边桔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而后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全诗境界开阔,气势壮大,笔调从容,在声律对仗上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唐代将周秦汉魏不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或“古风”,以与齐梁以来开始流行的格律诗即“近体诗”相区别。
“古体诗”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近体诗出现之前,除了楚辞体而外(古人曾将其视为赋体),几乎所有的诗歌包括乐府,都可包括在“古体诗”之内。但古体与近体不是从时间上区分,而是从格律上区分,所以,唐代有近体诗,明清有古体诗。
从句式上说,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之分,实际上就是格律诗以外的所有自由诗体包括乐府诗的总称,以五古和七古最为流行。
古体诗既不用讲对仗、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只要读起来上口就行。句数没有严格的限制,如白居易的七言古体《长恨歌》长达一百二十余句,而杜秋娘的七言乐府《金缕衣》却只有寥寥四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这样一种形式上自由灵活、便于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体,自然受到历代诗人的青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都是写古体的高手。
近代诗人龚自珍甚至认为,李白写得最好的诗就是乐府,他说得非常幽默:现在所传的李太白诗,除了乐府,大都是伪作。后代擅长古体的诗人更是不计其数。
《行路难》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器)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