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小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小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2023-12-09 10:44386浏览

当孩子慢慢长大,进入小学以后,就会出现很强的自我意识,与此同时他们看到班里面同学穿了名牌鞋,或者是成绩名列前茅时,就会出现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会让孩子情绪低落,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那家长应该如何帮小学生客克服自卑心理呢?

小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1、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长处即闪光点,如书法好,唱歌好,声音动听等。当小学生出现自卑心理时,家长应该利用孩子的闪光点,不断地鼓励其发扬长处,做事更有信心。

2、接纳孩子的缺点。父母不要对孩子设置过高的期望值,不要奢望孩子是个十全十美的人。我们要知道,看似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有这你看不到的缺点和不足。接纳,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才是孩子自信的源泉。因此就算孩子不够好,做得不好完美,也不要去挖苦孩子,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一个赞美,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3、鼓励孩子主动和左邻右舍熟人打招呼。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并且要扩大孩子的交友范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也可以有效避免孩子自卑心理的产生。自卑心理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到正常的发育。

4、树立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当遇到失败或者挫折的时候,家长应该多进行沟通,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总结经验。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扬长避短,消除自卑上的心理,多发现孩子的发光点。另外要让孩子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成功经验,成功经验越丰富,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越强。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要符合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自卑的表现有哪些

1、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通常自卑的小学生,他们很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唯唯诺诺,丝毫不敢出声,除了内向之外,家长就要考虑到孩子是不是已经开始自卑了。因为自卑的孩子,在见到其他人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比别人差,因此他们也就不敢尝试和别人交流,生怕自己说了什么惹别人不高兴了。

2、每次分东西,都拿人家剩下的

现在有些孩子在涉及众人利益的时候往往是不敢吭声,只拿人家剩下的东西,家长不要以为这是孩子懂事,值得欣慰。其实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孩子是因为胆怯不敢跟别人争,家长要跟他们多沟通,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能够勇敢的去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要成为软柿子,不然长大后进入社会会过得很辛苦。

3、非常害羞

有些父母经常会带着孩子去一些大的场合,或者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希望能够锻炼孩子,然而孩子总是表现出胆怯,害羞,不敢当众的表现自己,这让很多父母往往不知所措。孩子的这种害羞行为,恰恰是孩子自卑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勇于克服自己的害羞,多加与人接触。

小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以从一些小事情让孩子懂得一些道理例如说面对挫折时,例如说面对成功时让孩子不放弃,也不骄傲,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也可以从让孩子平时的阅读,让她从书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从而提高他的心理素质。

胆小恐惧是小学生成长发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怕回答问题、怕展示自我、怕考试等,教师看到学生有这种现象要耐心地加以引导,否则学生会养成胆小怕事,长久下去,学生会一事无成。针对此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多提问那些学生,多表扬、多鼓励。

引导小学生要相信自己。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对喜欢做的事往往抱有浓厚的情趣和自我成功的期望,当孩子们做成一件事时,虽然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不值得一提,但是在孩子们眼里是做了一件成功的事情。这时家长就要鼓励、表扬,决不能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或是训斥与冷落,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缩手缩脚,失去信心。

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解放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去想、去说、去做,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使他们形成“我行”,“我能做”的心理意识。另外对胆小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少批评,少指责。

嫉妒是自己与别人比较出现差异产生的。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别人学习比我好就用憎恨的眼光斜视,这样的表现消极作用极大,会导致学生心胸狭窄、自私,不利于团结,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在生活和学习中,家长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名人、伟人的事迹等使他们知道只有羡慕地学习别人,才会不断提高自我。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也是一个人开始求学、确定理想并逐步学习、积累、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孩子拥有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下,有许多的父母,不管孩子的年龄、智商、兴趣、特长等实际,盲目地培养和管理孩子,拔苗助长,造成过度管理和无效教育。他们往往下意识地把孩子当成天才来培养,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甚至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而不管孩子的意愿。典型的做法就是疯狂地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培训班,结果是没有培养出特长,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拥有并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一种良好的教育策略,但并不意味着放纵孩子,任其盲目发展,而是充分了解孩子实际,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发展的方案,鼓励和引领孩子成长。

小学生心理辅导

在这阶段提到心理辅导,先了解孩子的特点,针对孩子的个性顺势引导,遇事千万别一竿子打死,强调就是孩子的问题。与孩子沟通协调非常重要。

一、学会倾听

会谈属于心理辅导手段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其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认知性的,一是情绪情感性的。认知性主要是对行为、观点等来进行沟通,而情感主要是对小生的体验来交流。每一次的沟通交流,就是对学生素质的一次提高。

二、学会尊重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长,老师要注意学会尊重其存在的一些思想和行为,若是不正确的,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帮助纠正,这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促使小学生更愿意接受心理辅助的必要条件。

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情绪

孩子开心的时候,你问他为什么开心,他就说开心、高兴。若一个孩子发脾气不高兴的时候,你问他为什么,他只能回答:不高兴、难过。这说明孩子不能正确的认识情绪,不能描述是一个怎样的情绪。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增加和孩子交流的词汇,让他们不知不觉的学习。再者就是多看描述“情绪”的绘本,让他有一个基础的学习。垍頭條萊

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

难过就哭,开心就笑,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情绪。而有些孩子,明明很难过,却还是笑着或用其他方式掩饰自己的情绪。例如孩子喜欢一个玩具,父母不想买,孩子开始哭闹。有些家长会觉得丢人,从而拉扯孩子走开。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不被接纳,被接纳的情绪应该是好好讲道理。心理学家直言:允许孩子难过,发泄自己的小脾气,他们才能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让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不良的情绪,不能憋闷在心里,寻找合适的出口,才是问题的关键。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们可以让他画画、运动、大喊、游玩,这些不伤及他人的发泄方式。心理学家说,孩子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从而达到一种心理平衡的状态。

给小学生心理疏导内容

作为家长,减少孩子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强孩子对于考试的掌控感,和孩子一起讨论在接下来的时间能做些什么,可以怎么做,具体找些办法,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家长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也是孩子高考取胜的重要法宝。

方法

给小学生心理疏导内容:让孩子优化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学习过程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结果就两样。在迎接高考和高考阶段,家长都要教育孩子学会转移情绪,使其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发挥的更好。

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弯弯腰,瑶瑶脖子,讲讲趣事,幽默幽默。考场上可以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可以调节心理,优化情绪。

给小学生心理疏导内容:让孩子自我减压

临考前要让孩子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什么名牌大学。要让孩子知道,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是一个阶段、一个经历。只要一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把高考看成一次机会、一种挑战,会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给小学生心理疏导内容:让孩子强化自信

如果自信不能让孩子一定成功的话,那么丢失信心就一定会导致失败。不管孩子现在是成绩特别拔尖,还是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都千万不用忘了要让孩子每天带着自信起床。不论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高考前,要告诉孩子,对于自己的不足不用过分自我责备,要多想想自己的优势与潜力,从而激发自信心。

给小学生心理疏导内容:让孩子自我提问

自我质辩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如果您的孩子存在“离高考越近就越担心自己的能力”的忧虑现象,您就可以教他惊醒如下的自我质辩:

自问:这种担心有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并自我分析);

自问:这种担心有益吗?自答:完全没有(分析理由);

通过这样类似的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给小学生心理疏导内容:让孩子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然而消极暗示会降低孩子的信心,徒增烦恼。家长应该启发孩子,在考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比如:”这样的考试每个人都会紧张,谁在考试时调整得快,谁就能考的更好。“”我一定可以的!“”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虑,克服怯懦,回复自信,吧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好。

给小学生心理疏导内容:让孩子正常作息

考前要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养精蓄锐去音节考试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也是得不偿失的。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也要让孩子坦然面对。但这时最可怕的不是没睡好,而是因为没睡好二带来的失败心理——啊!这回我完了。即使一夜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也是影响不大的,反而影响大的倒是自己先乱了分寸。

给小学生心理疏导内容:让孩子保持平常心

古训有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要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让他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不仅仅只是对高考而言,这样无论将来孩子面对怎样的困难或挫折,都能泰然处之,并且最终一定能收获自己的美好人生。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特点。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和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逐渐发展出独立思考和自主性,但又需要稳定的支持与指导。

此外,他们的注意力短暂,感知明显,好奇心强烈,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观察和模仿,但也容易受外界环境和社会影响。

以学段分,低年级的小学生,天真可爱,但自制力较差,心理比较脆弱;中年级的小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自控能力有所提高,专注于某一事物的时间有所延长,但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上还不够成熟;高年级的学校生,即将进入青春期,自信力大大提高,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心理上承受力还不是很强,且不一定有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的意识。

所以综合来看,小学生一般都会有以下心理特点:

1、心理准备不足,却有好的愿望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会有对明天的美好愿望和期许,他们观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人,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实际上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毕竟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行动,想的美好,做的不多,从而形成心理准备和美好愿望的矛盾。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应该进行针对性的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理想不是想想就可以,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奋斗和努力才能实现。可以给小学生观看励志电影或者励志书籍,从中得到启发。

2、理智和感性分不清

小学生很重感情,一方面,自己充满热情,另一方面,自己的感情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很容易冲动,小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很积极,但是对不感兴趣的事情避而远之,这说明小学生的心理对于理智和感性处于极端状态,而且大多数很难用理智控制。

3、进取心强和自制力弱的矛盾

小学生大部分都很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这和他们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同时因为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此有时候很片面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是合意就去做,不合意就拒绝,往往会冲动行事,事情过去后又会很后悔,这一举动,正说明小学生意志力很薄弱,发展不成熟。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其次要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力,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个时候他们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学习上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所以综合来看,小学生一般都会有以下心理特点:

1、具有较强的荣誉感,渴望得到老师或其他权威人士的肯定。

2、具有较强的争胜心,勇于参与竞赛或竞争。

3、好奇心强,往往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不着边际的问题。

4、游移好动,坐不住,喜欢疯跑、疯玩。

5、感知觉有了一定的发展。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发展到精确地感知到事物的各部分。

6、注意水平不高,难以专注,仅对感兴趣的事物特别专注,而不感兴趣的事物特别厌倦。

7、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有意识记忆则占从属地位。

8、想象力丰富,常常异想天开。

9、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差。

10、自我意识更加明确,但自我控制能力。

11、情绪情感日趋稳定,比较单纯,但有时爱发脾气,易产生逆反心理。

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的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耐心+个性化教育因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教育,并且在沟通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作为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仅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问题,还需要耐心指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最后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现在很多小学生也出现了逆反心理,经常会和家长顶嘴、对着干等,这让一向控制孩子的家长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小孩出现这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更加不知道怎么去应对。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分别是什么?

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长的行为让孩子不满

家长的行为让孩子不满,这是经常会发生且常有的事。例如说家长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忘记买了,答应给孩子的奖励没有做到,等等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不满。

另外,对于孩子接受不了或者极其讨厌的事情,家长非要强迫孩子去做或者家长做了,这样也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满。有不满,自然就忍不住,也就会向家长宣泄出来,表达出来。

2、家长的教育方式太落后

家长固有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于日益接触新事物的小学生了。孩子年龄增长,会不断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如果家长不与时俱进,教育理念自然会被孩子拒绝全盘接收,顶嘴也自然不可避免了。

3、要求过高

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而孩子又做不到,最后就会出现逆反心理,所以家长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尽力就可。孩子小时候就要快乐一些,这样就会降低孩子的叛逆程度。

4、同伴群体的相互影响

同伴群体是指年龄相近的个体,自发形成的关系亲密、交往密切的群体。同伴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学生中有出风头、唱反调等逆反心理的同学会使一些本来正常的儿童受到影响而进行模仿,而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之间彼此相互感染,致使进取目标受挫。

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应对措施

1、避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何况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所以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她们。小学生已经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不要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如果说长时间如此,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叛逆,脾气自然也会越来越暴躁。

2、认可小孩的观点,给予支持

如果孩子的想法,真的挺不错,家长要及时认可和支持他,以此去增添小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孩子的想法,比较天真,还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有耐心的给孩子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给他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3、用心理解孩子

如果父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就不会大声训斥指责孩子,或者拒绝听孩子的想法,或者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4、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多开展亲子活动,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亲子之间要沟通顺畅。家长不要粗暴压制孩子,要让孩子敢于表达心声,要与孩子互动交流,让孩子乐于与家长分享分担,成为他们的“首席倾诉人”。

小学生逃课家长如何沟通

小学生贪玩的个性一般会比较大,所以面对整天都要待在教室里的学习,自然是玩更吸引人,于是有的小孩就出现了逃课的现象。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既要好好和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还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逃课家长如何沟通

父母应该鼓励小学生不要过分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只要尽力而为,即使考试成绩不好,也不应该被批评,爸爸妈妈也不会太苛求,孩子也不会承受太大的压力,这样他们的焦虑就减少了,学习也不会感到困难。然而,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教会孩子面对困难,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对待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家长对孩子施加太大压力,反而让他们对学习更加反感。父母要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慢慢喜欢上学习。

家长可以和学校沟通,让老师也同时给予孩子关爱,让他们感到温暖。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能使孩子把学习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使之从逃课厌学而变为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一下小学生会有哪些异常的行为,最近会看什么东西、和什么类型的人群交往、经常到的地方会是哪些,这样才能够从源头解决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

紧接着就是,我们要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不断地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小学生会逃课大多数原因就在于成绩不怎么理想、学习上又得不到关心,长期下来就会缺乏学习的自信。作为家长在看到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怎么好时,要及时关心他、鼓励他、不要有太多的抱怨,这样孩子才能够慢慢看到希望。

小学生逃课的原因有哪些

一个是,不喜欢某个任课老师。孩子往往有些一根筋,如果老师在气头上凶猛地批评了他一次,他不仅不会感受到老师的大爱,反而认为这是老师对自己的诋毁,于是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好感下降,转而讨厌这个老师所讲授的课程。

爱屋及乌的说法,大家都是耳濡目染的。但其实同样的道理,小学生也会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放弃一门学业,不仅不想听这个老师的声音,更不想看这个老师一眼。所以只要是这个老师的课程,他自己就想方设法要逃课。

另一个是,逃避惩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绝不输在起跑线上”,“处处要高人一等”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现在的孩子承受了很多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再加上很多父母不知道给小学生减压,孩子在学业上只要有一点退步,就轻则威胁、重则打骂。如果长期仍是如此,就会出问题。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初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2、走出去,刺激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更有情趣、更丰富多彩的过程。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他们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们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

小学生顶撞老师如何教育

俗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老师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且尊师重道也一直都是每个人应该有的优秀品德。所以当小学生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时,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更要即使解决问题,以免矛盾升级。

小学生顶撞老师如何教育

小学生跟老师有冲突,家长听说后大致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心疼孩子,不管不顾就跑去学校找老师算账,一种是认为孩子不能顶撞老师,不分青红皂白责骂他们。这两种都是从大人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没有考虑到小朋友的感受。

其实,孩子跟教师发生冲突后,他们的心里是有点惶恐,也可能有委屈。这时,家长应该冷静下来,接纳并安抚他们的情绪,让孩子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说出来,才有利于接下来的引导。

父母先不要向孩子问事情的经过,在他们情绪不稳定时,说出来的事情的经过可能有片面的地方。所以家长要先稳定孩子的情绪是最重要的。然后,不要跟着他们的情绪走,而是将他们的情绪引向平静。

同时,家长先不要作对与错的判断,有的事可能开始是一方有理,到后来,双方可能都认识到自己既有点理,又有没理的地方。因此,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

另外,父母还可以创造情景让小学生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父母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教师表示不满。这既不能使小孩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矛盾,还会增加他们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也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向很溺爱,不能客观地看待他们,觉得自己小孩什么都好。一旦他们对老师有意见,就不假思索地指责教师。家长这种不经调查研究、草率表态的做法,将会助长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并对他们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顶撞老师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溺爱。有些小学生平日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到别人,不懂宽容和忍让,不懂尊重父母和老师。遇到困难时都是父母或家人帮忙解决,孩子很少亲自承担过错,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他们缺乏责任感,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2、缺乏控制情绪的训练。这种学生平时对自己的情绪缺乏合理控制,见到谁说什么可能都会呛上两句,他不知道应该控制情绪,也不知道如何控制。所以家长不要想着通过几次批评可以改变,习惯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3、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学校里孩子多,老师不太可能全部照顾到。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得到的关注较少,他希望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弥补在家里的关注不足。

而什么样的孩子最容易被注意到?一个是成绩好,一个是调皮。如果这个小学生的成绩好,那也行。如果他成绩中等,渴望被注意,可能就会出现顶撞老师引起他们的注意。

4、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老师总喜欢偏爱那些有礼貌、尊敬老师、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这种偏爱表现得过于明显的话,会让其他学生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

他们认为老师不能公平的对待他们,不值得尊敬。当老师批评他们言语过重时,他们就会激烈的顶撞老师。一般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类型,首当其冲的就是偏心的老师。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孩子内心自卑的表现 下一篇:儿童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