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比较容易犯错的,比如,当他们看到别人有什么好东西的时候,就会不经过他人的同意,偷拿别人的东西。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教育孩子,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以免让孩子更加的叛逆。
初中生偷拿别人的东西咋办
1、控制情绪,听孩子讲话
很多家长面在得知初中生偷拿别人的东西时,都控制不住焦虑的情绪以及怒火,张口就否定、辱骂孩子,认为都是孩子的错,根本不给孩子开口的机会。孩子出问题,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都要先听听孩子的理由,再根据事实核实情况,不要毫无理由就批评孩子。
2、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固然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不对,但是也不能搞得人尽皆知,应该关起门来在家里教育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他做错了,而且错的非常很,必须批评教育。
小孩为什么要去偷东西,这是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是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是孩子有这种癖好,父母必须了解清楚。无论哪种原因引起孩子偷窃的,都需要父母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去正面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改掉偷窃的坏习惯。
3、带孩子一同返还物品并及时道歉
建议父母带着孩子一同去返还物品,一是避免孩子独自面对未知的局势;二是告诉他犯错了没关系,改过来就好了,妈妈会陪你面对的;三是示范给孩子看如何返还物品并真诚道歉。只有父母一步步亲自示范和引导孩子,才能真正教育好他,从根本上防止孩子出现类似行为。
4、简单直接地告诉孩子
有时候初中生对于一些委婉的话,是很难去理解的,语气委婉的提醒孩子,不如直接地告诉孩子。比如说问孩子东西是谁的,然后再问孩子,有没有经过同意,如果没有,就需要告诉孩子,没经过同意,就不能拿别人家的东西。这种直线思维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快地理解,心理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初中生叛逆期的教育方法
1、多听孩子的想法
每一个家长都要倾听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内心,他有可能不愿意跟你讲,但是他会体现在方方面面。沟通是最好的方法,无论之于大人,无论之于孩子。这一点有点类似于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就要多听孩子的想法。正确的、有道理的你可以接受,有问题的你可以尝试着告知孩子问题在哪。如果不沟通,那就永远没有进步的可能。
2、正确看待分数
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3、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对初中生是非常必要的,而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旦看到孩子作出了努力,我们就要充分肯定。
初中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家长要了解背后隐藏的原因,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初中生偷偷拿家里钱怎么处理
1、保持冷静,控制情绪
当发现孩子偷拿家里钱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和失望。然而,冲动的情绪和过激的反应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反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家长应尽量保持冷静,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与孩子进行沟通。
2、了解原因,找出问题根源
在责备孩子之前,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偷拿钱的原因。有时候,孩子可能是出于好奇心、想要购买心仪物品、受到同伴影响,甚至是因为一些心理问题。通过与孩子耐心交流,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有助于家长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
父母发现孩子存在偷拿和撒谎行为,需要立即对孩子树立正确认知。通过为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可怕后果。
4、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诫孩子
偷别人的东西,就会给他带来损失。父母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学会站到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孩子知道,即使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
5、刚柔并济,加强品德教育
关于孩子偷钱,家长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因为孩子们自制力低,容易受到诱惑,有了第一次以后就可能有第二次。所以家长在积极引导孩子、加强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给孩子制定家规,让孩子严格遵守,刚柔并济,彻底改正孩子的错误。
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当孩子偷钱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教育工作,双管齐下,让孩子敢于接受指正,勇于直面错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有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它,才能让自己思想进步,孩子们如此,大人也是如此,所以对孩子既要严格又要宽容,一起陪伴他们迎接最美好的明天。
初中生偷偷拿家里钱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有特别想要的东西却得不到,父母不愿意满足孩子,不给孩子买,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继而想办法偷钱购买获得。
2、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谓“偷”是指未经他人允许私自拿走属于他人的东西,包括钱和物,达到一定的金额和数量就构成不良事件。当孩子还没有建立正确的认识,会误以为自己家里的东西就是属于家庭成员的,可以随便拿,不需要向父母打招呼。
3、孩子的从众心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受到同伴的影响程度会超出父母,比如孩子看到很多同学都在做手账,会认为自己不做手账就是落伍,也会产生要做手账的想法,以期达到与同学保持一致的目的。当父母拒绝或不能满足孩子时,孩子可能会偷拿钱。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1、激发内在动力
孩子的成长需要内在动力的驱动。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鼓励他们为之努力。家长可以通过参加家庭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毅力。
2、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家长应关注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挑战。家长可以通过设计情境、讲述经验故事等方式,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冷静分析、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这些方法,孩子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孩子参与公益活动
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捐赠等,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回馈社会。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庭是孩子形成价值观的第一个场所。父母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包括诚实、善良、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寓言故事等方式,将这些品质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建立家庭规则
家庭规则是维护家庭秩序、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和执行家庭规则,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这么一种孩子,他们内容非常内向,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这种性格我们通常说是自卑不自信不合群。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不是很明显,但是等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家长就会发现孩子的自卑不自信不合群,会对初中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初中生自卑不自信不合群咋办
1、对孩子多点鼓励
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应多鼓励他们跟人沟通,可以从最基本的打招呼方式,鼓励孩子见到人懂得主动打招呼。另外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课外活动,丰富孩子的视野,跟孩子相处时,当遇到孩子表达想做的事情,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都可以鼓励孩子去做,多给孩子点信心和安全感,孩子就会慢慢有所转变。
2、不能总是指责孩子
初中生处于会犯错、容易做错事的年龄,有些父母急性子,或是完美主义者,对孩子的教养没有耐心,无论是遇到大事小事,处理的方式直接指责孩子的过错。在孩子弱小的心灵里,会让孩子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敢说话,封闭内心世界,因此面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应更多的耐性悉心教导,平心静气地跟孩子讲道理。
3、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4、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秀
有的孩子哪怕在别人眼里很优秀,但在自己眼中却一文不值。有心理学家说:“假如一个孩子学会了自信、自爱,他就不会自卑。”是得,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及其关键。平日里,我们可以多给予孩子积极向上的暗示,比如:你真棒!你就是我见过人见人爱的孩子。当父母打击少了,鼓励和肯定变多了,孩子自然就优秀了。
5、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积极乐观
家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它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家是讲理的地方不是打骂的地方,所以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人际关系自然也是更容易相处。
初中生自卑不自信不合群的原因
1、家长的过度呵护,让孩子没有独立的机会
现今初中生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较富裕,大部分家长都把孩子捧在手心,帮孩子设计好一切事情,孩子常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就培养成了他人眼中自卑不自信不合群的孩子,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非常地差。
2、家庭气氛紧张,让孩子凡事小心翼翼
一个初中生身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家里经常鸡飞狗跳的,小孩一不听话就棍棒伺候,家里火药味很重,让孩子常常做事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说错话而得罪父母,不敢大声说话,即使说话也是非常小声,没有安全感。
建议和孩子聊一下,倾心听一下他的需求,给孩子准备一个手机不是错误,引导他正确使用,不要过度摆弄手机才是正确之道。
可以和孩子沟通好,告诉他学习和上课中手机不可以使用,劳逸结合还是没问题的。
初中生也是有自控能力的,和孩子之间相互信任就好,如果孩子因为玩手机学业下滑,可以在购买前与他约法三章,若真是由于贪玩造成的学业下滑,那么也需要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和说出的承诺负责。
孩子要手机,该不该买?这要看是因为什么而买?孩子为玩手机打游戏就不该买,要是因为学习而买手机,那家长是因该给小孩买的。
原因一,现在时代不同了,都是科技时代网络时代,学校老师上课都是网络教学了,每个班都有一个学生微信群,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老师都在群分享,家长也可以在群里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原因二,老师在校的很多教学工作要向学生家长传达的时候也是通手机传达的,还有就是学生各科的课后作业老师也是发到手机里的。
原因三,现在学生的作业又多,题目又深,很多家长都没法辅导孩子的作业,但是孩子可以用手机下载各种学习软件,解答自己所遇到的难题。
当孩子拿了别人东西的时候,就应该教育他主动的把东西还给别人,以后再也不要去拿别人的东西,因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同时让他认为自己这种行为会给大家带来伤害,只有这样平时生活中给他带来一生示范的作用,才能让孩子在教育方面有良好主动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偷拿别人东西怎么教育
1、引导孩子分清什么是“你的”“我的”“他的”
很多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物品所有权的认识,导致很多孩子对于物品的归属傻傻分不清,他们很自然的就会把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根本没有东西是他人的认识。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认清物品的归属权,比如:家长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是小明的,那个玩具才是你的。”让孩子明确了解物品的所有权。
2、让孩子明白拿别人的东西是一件错误的行为,没有人会喜欢乱拿别人东西的孩子
当孩子拿了同学的玩具后,家长要及时跟孩子讲:“你拿了别人的东西,别人找不到东西,会主动告诉老师,老师会检查你们全班同学的书包和抽屉,如果发现是你拿了东西,你认为你们老师会怎么做?”如果孩子不回答,就要告诉孩子你做错事了,“你们老师会让你把东西还给同学,还会批评你,因为乱拿别人东西是错误的行为”,之后反复问孩子同类型的问题,他只要能答对,就说明他明白这个道理。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人喜欢乱拿别人的东西的小孩,比如:“老师都喜欢好孩子,你要是乱拿东西,老师就不喜欢你了。”“你拿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被你拿走玩具的小朋友就不和你玩了。”让孩子知道他如果再犯错,就没有朋友和他一起玩。
3、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比如:家长跟孩子这样讲“如果有一天,小明看上了最爱的玩具,他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拿走了你的玩具,你会不会生气、难过?”“同样的,你没经过小明同意,就拿走小明的玩具,他会不会生气、难过?”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真正有约束力的规范不是家长的耳提面令,而是家长与周围人行为规范的模仿。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一个好的榜样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而一个坏的榜样,只会让孩子越学越坏。
孩子偷拿别人东西什么原因
1、刺激心理
有的孩子本身家庭条件不错,不会因为缺少某样东西而去偷盗,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东西。第一次可能是无意识的拿了别人的东西的,心情很紧张,结果没有被人发现,情绪逐渐由紧张转为窃喜,在这一过程当中,心理受到刺激,产生莫名的兴奋感,结果,就会找机会偷第二次,第三次……
2、欲望到不到满足
很好理解,因为某种原因,可能家庭条件不太好,或者家长管教的严格,想得到某种东西,通过正常的途径却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于是,最后只能采取卑劣的手段去得到。
3、引起重视,刷存在感
好多孩子之所以会误入歧途,跟家长的疏于管教是分不开的,由于大人整天忙于生计,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跟孩子缺少沟通交流,孩子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多关心一下自己。
孩子偷拿钱怎么教育
1、切不可大惊小怪、过度反应,注意:重视是一回事,大惊小怪、过度反应是一回事。如果因为重视而过度反应,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2、更不可直接给孩子按上偷钱的名声。
3、要了解情况,问清楚为什么拿这些钱?拿的这些钱干什么用了?如果是孩子合理的需求,家长没有满足,这个可以原谅;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家长就要严厉批评。
4、不管是不是合理的需求,都要明确告诉孩子:这些钱不是你的,你没有权利决定这些钱的用处。以后如果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诉家长,而不是自作主张。
5、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家长应该早做准备,在孩子稍大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年龄特点,零花钱可多可少,建议不能太多,太多容易养成乱花钱的毛病。孩子的零花钱由孩子自己保管、自己掌握。同时明确告诉孩子,不可以私自拿家里的钱。如果有什么需求,可以向家长提出。这样的话,让孩子有一个界限感,知道这些钱是我的,我可以自由掌握;那些钱不是我的,我不可以私自花掉。
小孩偷东西主要是他们的父母经常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渴望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满足,只有从别人那拿到的东西满足自己的追求,做父母要尽量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再做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要去拿,然后回家父母尽量去满足,引导正确方向。
家长要弄清楚孩子偷东西原因,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平时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第一时间应该教育孩子拿别人东西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可耻的,家长要问清楚孩子是偷拿别人的还是经过别人允许拿的。要制止孩子这种爱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
家长要及时与孩子一起去该东西主人的家中赔礼道歉,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事情要学会自己承担责任,从而遏制孩子爱拿别人东西的思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
给孩子一些警告,告诉他如果以后再犯,就会告诉学校的老师同学们,甚至是警察叔叔,让警察叔叔好好管教一番,这样可以让孩子提高警惕,让他以后不敢轻举妄动。
让孩子树立一个观念: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告诫孩子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应该耐心教育孩子,鼓励孩子物归原主,以后要加强监督,警惕孩子有没有说谎。
孩子认知不够,如果才一到三岁的孩子,他可能都还分不清楚东西有你我之分,以为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当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拿走,这种行为根本不能说“偷”,但作为家长,当看到孩子这样做时,必须趁此教育,告诉孩子,这东西不是自己的,不可以拿走,多次教导后,孩子就慢慢知道东西有你我之分。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这种基本的道德观应该清楚明白,可作为父母由于平时没有加以管教,总觉得孩子还小,随便拿点别人的东西无所谓,父母的不在乎,就会造成孩子得寸进尺,慢慢的就真的会变成“盗窃”。父母的教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及时指出错误,孩子就不会一错再错。
家庭是社会的小窗口。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生活的周围环境非常主要,耳熏目染,平时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对教育孩子是事半功倍的。及时的对孩子进行道德、和纪律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现在很多家长只是一味的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大多数家长都认为等孩子大了以后,自然就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了,也就会感恩父母。事实却是,有的孩子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仍然不知道感恩父母。
初中生不知道感恩父母咋办
1、让孩子拥有感恩的态度
初中生不知道感恩父母,父母要将感恩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感恩慢慢变为孩子的习惯。这时候父母的角色就很重要,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2、不能有求必应
父母都宠爱自己的孩子,但爱永远都有度,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牺牲自我。很多时候,父母倾其所有去满足、讨好自己的孩子,自以为是疼爱,实际却是害了对方。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有原则地衡量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并延迟满足。让孩子明白收获需要付出努力,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一步。
3、适当地在孩子面前表现软弱
父母可以是保护孩子的参天大树,也可以是孩子面前的小树苗。如果父母总是提前做每件事,孩子将永远没有机会开始。久而久之,他习惯了接受,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应该先满足他,什么事都不应该由“我”去做。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尽其所能,让孩子明白别人的帮助是一种恩惠,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4、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父母也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了养育他所遭受的辛苦和压力,让孩子知道父母养育他并不是很轻松的。如今为什么有“母亲节、父亲节”,这都是想让子女能够对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有感恩的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体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初中生不知道感恩父母的原因
1、家长过分热衷打击孩子的自信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喜欢在外人面前把自己说的一文不值,无论外人如何夸赞,父母往往会回答他哪有这么好,紧接着就开始抖露孩子曾干过多少蠢事,大多会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仿佛孩子的自尊就不重要一样。结果如父母所愿,孩子自然备受打击、更加沮丧,但迫于当时的环境,只能默默承受。
2、家长包办
在很多家庭都是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然后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孩子就认为家长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也就不会去感恩,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恩。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觉得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自己不需要去感谢他们,都是他们应该为自己做的。
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时,一定要严肃对待,千万不要因为东西的价值不高就不当回事,因为价值并不是衡量小孩错误的标准,行为才是。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不仅要严肃对待,还有做好正确的引导,让小孩认识到错误,进行改正。
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应怎么办
1、严肃对待
父母要严肃对待孩子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但是不能太过严厉,更不能斥责、打骂、羞辱自己的孩子。这么做容易造成双方的情绪失控,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孩子面服心不服,还会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但是不要给他太大的心理压力,良好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感受和建议。
2、建立所有权观念
虽说“自我中心期”是成长轨迹,但身为父母,不能对孩子的“贪得无厌”视而不见,要开动脑筋尽早帮孩子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即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尤其是偷拿别人的东西不可取。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在收好自己的物品同时,嘱咐孩子及时归置好自己的物品,父母可以向孩子借用玩具,并告诉他们要使用多长时间,征得他们的同意,方可把物品带走。
3、进行有效沟通
当父母发现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时,大多数人无法做到冷静,情绪就会比较暴躁,甚至直接去质问孩子。这种做法并不利于他们认错和改错,反而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父母要确保冷静,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以及偷东西的背后原因。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他们也会将心里话讲给父母听。总而言之,在处理这种事情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用正确的语言引导孩子,不要随意给他们贴上“小偷”的标签。但当他们屡教不改时,父母就不能再心慈手软,不仅要及时制止还要加倍惩罚,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去承担严重的后果,以达到后期不敢再犯的目的。
4、刚柔并济,加强品德教育
关于孩子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家长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因为孩子们自制力低,容易受到诱惑,有了第一次以后就可能有第二次。所以家长在积极引导、加强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给他们制定家规,让孩子严格遵守,刚柔并济,彻底改正他们的错误。
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的原因
1、家庭原因
父母或者孩子的长辈从小就没有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就好比父母都是比较喜欢拿别人东西,或者是爱占小便宜的人,身边的小孩就会模仿。另外孩子身边的小朋友,关系比较好的那种,如果有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甚至是在他们的教唆之下,也会慢慢的沾染上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2、侥幸心理
有的孩子在大人的教育下,明明知道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但仍还这么做,这样的小孩,他们心里总会抱有一丝丝的不会被别人发觉的侥幸心理。例如,在和小伙伴一起玩积木的时候,孩子非常喜欢,自然就会认为偷拿几块,别人也不会发现,索性就拿几块回家。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比较强的攀比心和虚荣心。当他们看到别人新买了什么东西以后,回家不敢向父母索要,就会偷拿家长钱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怎么教育呢?
初中生偷拿家长钱怎么办
1、找到偷钱原因
在了解初中生偷拿家长钱的真正原因后,父母就需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方法。如果是用钱来交朋友,父母就应该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友方式,告诉孩子如何与人相处,用钱是买不来友谊的。如果是因为抄作业或者让同学代写作业而提供补偿,父母就要反思是否孩子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是否听不懂课,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果是孩子因为盲目攀比,那就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同时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总之,任何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比简单地指责孩子是小偷更有效。
2、耐心和孩子沟通交流
想要破解这个难题,一方面父母不要对孩子管教太严,给孩子一些自由,另一方面,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要打击责骂孩子,要对孩子勇于表达真实想法的做法表示肯定,鼓励孩子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达到沟通的目的。
家长发现孩子有偷钱的行为,就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发现孩子的需求,要知道他为什么有偷钱的心理。比如说孩子想吃什么好吃的,买什么玩具,父母力所能及的正常范围之内的,就满足他的要求,不要对孩子管控的太严格。
3、鼓励孩子承担责任
在第一次发现初中生偷拿家长钱的行为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把拿了的东西归还并向家长道歉。如果是贵重的物品,父母也要承担起赔偿的责任,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父母除了让孩子分清对错、具备是非观念外,也要让孩子看到事情的处理结果。
4、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
平时可多教育孩子钱是怎么赚来的,让孩子知道赚钱不易,花钱也要节省。每个月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孩子放到储蓄罐或者自己保管起来,自己规划一下这些钱的使用,这样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养成好的理财习惯,对以后的成长帮助极大。
初中生叛逆期怎么办
1、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
不得不说,很多孩子的叛逆,都是从父母不尊重孩子开始的,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年纪尚小,所以认知方面不全面,在提出某个问题时,父母经常性否定孩子、打断孩子。所以家有叛逆初中生的父母,要深刻的反省这一点。
2、说话算数,互相尊重
家长在和孩子平等交流过程中,要有最起码的诚信可言,说出去的话要像泼出去的水一样,不要再收回来,讲的就是说话要作数,说一不二。家长和孩子都要将诚信,平时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但还是要有一定的威严,也要给孩子尊严,孩子长大了,也要给他留面子。
3、给予关心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多注意他们的行为变化。当然家长也不要过多的干扰,只要孩子整体没有异样,家长多关心,让孩子理解自己的爱就可以了,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孩子才愿意和自己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