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

>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3-11-14 08:54945浏览

孩子上初中之后,会增加一门新的学科,那就是生物。这门学科很有意思,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知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好奇,慢慢的就会发现,生物的知识点多又复杂,下面就是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1、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比如,取送方法——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2、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比如,对光——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看到一白亮的视野。

3、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4、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

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氧气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都能影响呼吸作用。

5、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两类,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分别是非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6、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7、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

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

8、生物的特征

(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9、植物细胞的组成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七部分;人和动物的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有的孩子刚上初一的时候,面对地理不知道该怎么办,成绩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地理知识点繁多,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没有头绪,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总结知识点的习惯,接下来是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1、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地球绕着地轴自己转)。

2、海陆变迁

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经线和经度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4、七大洲的分布

按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5、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同学们学习初一上册地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硬背知识点肯定是行不通的,最好是能找到各章节知识点的联系,图文结合、图形并茂,要懂得归纳总结,理清楚地理大题的解题规律、总结地理题型特点,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学好地理这门科目,到了考试的时候也就不会遇到太大的难题了。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如今初中上学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时间,相信孩子们的课本学习也逐渐的接近尾声,马上就要进入到最后的复习阶段了。想要高效的复习,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进入就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吧。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是生物圈;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4、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食物链特点: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

6、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7、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8、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异花传粉靠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可以把昆虫吸引过来,昆虫在采食花蜜或花粉时,帮助植物传粉。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原因是因为果树的传粉受到了影响。

9、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初一上册英语知识点

初一是孩子人生的新起点,怎么样才能把握好这个新起点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英语这门科目来说,很多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不是特别好,上初中之后就会担心自己,能不能跟得上。完全不用担心,只需要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记下来,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那么初一上册英语知识点有哪些呢?

初一上册英语知识点

1、动词be(is,am,are)的用法

我(I)用am, 你(you)用are,is跟着他(he)、她(she)、它(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re。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还有一条须注意,句首大写莫忘记。

2、几种常见的时态

 一般现在时,动词时态为一般现在时,第一、 第二人称以及第三人称的复数形式做主语,动词均用原形。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动词要用单三形式。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动词时态为过去时,要注意不规则动词的变形。

一般将来时,表示未来发生的事情,一般以情态动词will为标志词。

3、 this/that/these/those

初一英语上册this常常用来指在时间、地点上更接近讲话人的人和事,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that常常用来指在时间、地点上离讲话人更远一点的人和事,those时that的复数形式。

4、The的用法

The是定冠词,表示“这(个),那(个),这些,那些” 。它可以用在名词前,表示特指说话双方都知道的人或物,或上文提到的人或物。

5、动词的种类(四类)

系动词如be(is am are);情态动词如can 、may、need;助动词( do does);行为动词如take 、bring、eat、have(has)、like、sell、buy、sale、play、see、find、go、watch、thank、think等。

6、英语中的名词和冠词

名词:①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 boy, clock, book, tree。②名词按其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质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冠词:冠词是一种虚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和一个名词一起使用,并帮助说明此名词。冠词有两类,即定冠词the 和不定冠词a/an。

7、并列人称代词的排列顺序

人称代词在并列使用时,单数的顺序是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复数的顺序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生涯中,大家肯定都背过很多的知识点吧,提着这个,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历史,这个科目的知识点有多有碎,记忆起来特别不容易,如果整理一下的话会更节省很多时间,下面就是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1、造纸术

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丝绸之路

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3、半坡遗址

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4、通西域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5、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被后人称为“茶神”。

6、内容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7、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等级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宗法制:)

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内容:授民授疆土。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王室与诸侯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统治。

8、手工业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发明水排,利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冶炼质量,比别的地方早一千多年。

9、半坡居民

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0、秦的统一

结束了历史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初一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

初一的时候,我们会开始学习生物这门课程,这门课程虽然不是特别难,但是它需要背的知识点还是挺多的,需要平常的慢慢积累,可以利用假期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那么,初一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呢?

初一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

1、矿质元素

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的循环。动物的活动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动物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①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可以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②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延长食物保存时间。

4、生物的特征

(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木本植物茎

(1)树皮外侧有保护作用,内侧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2)形成层很薄,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3)木质部很硬,有很强的支持力,内有导管;(4)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6、叶片的构成

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叶片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孔,每个气孔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构成。

7、显微镜的使用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8、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现在正是暑假期间,对于还没有上过初一,想了解初一地理学习内容的同学,或者刚上完初一,需要复习的同学来说,暑假都是个好时间。下面为大家分享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

地球和地图

1.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3)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

①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

②经度: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与两极的连线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的夹角。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2)纬线

①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

②纬度:纬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人们把纬度分为低、中、高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

(2)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3)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4.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指的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3)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分子越大,比例尺就越大,内容也越详细,精度越高。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3.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4.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6.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7.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二)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年变化

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2)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4)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6)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4、大洲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3)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亚、北美:白令海峡。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陆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

二、地球仪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

形状圆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

①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②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口诀一:南纬S、北纬N,西经W、东经E。

口诀二: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3、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地球绕着地轴自己转)。

4、公转的意义:(地球绕着太阳转)。

a、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C、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66.5°—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23.5°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23.5°—66.5°)。

四、大洋和大洲

1、七大洲(按面积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欧洲、大洋州;赤道穿过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亚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岛。

2、四大洋(按面积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纬度最高且跨经度最多。

3、“水球”: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白令海峡 ; 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5、半岛: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五、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在时刻变化的。特点:时间短,多变。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点:长时间,稳定。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降水。

3.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c、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A、纬度位置与气候:低纬气温高降水多、高纬气温低降水少。

B、海陆位置与气候: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慢, 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靠近海洋降水多,距海远的内陆降水少。

C、地形因素与气候:地形主要是地形雨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D、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因素):温室效应是由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而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排放的氟氯化合物造成的。人类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面积扩大,北方地区易发生沙尘暴。

六、居民与聚落

1、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无法反映一个地区中的人口数量, 用人/平方千米表示。人口的分布情况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2、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根据这些,世界上的居民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色人种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种。阿拉伯人—白种人—西亚、北非;印度人—白种人;因纽特人—黄种人—北冰洋沿岸;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

3、世界的语言: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使用的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

4、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穆斯林)、佛教,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注意:中国的回族、维吾尔族信伊斯兰教)。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泰国把佛教定国教 。

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其中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6、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生产活动的不同。城市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乡村—农业生产。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孩子在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时候,一定要把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好。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初二和初三的学习做好准备,也避免在考前复习时手忙脚乱。当然,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自己动手,只要这样才能让他们记忆深刻。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重点句型

1、What do you think of soap operas? I can't stand them.

2、What do you think of sports shows? I don't mind them.

3、What does she think of “Hilltop High”? She doesn't like it.

4、What does Tony think of Tommy? He likes him.

5、What do they think of Amanda? They love her.

二、重难点解析

1、wear(v.动词)“穿,戴,佩”。根据不同宾语,翻译不同的汉语意思。

wear earrings戴耳环 wear a dress 穿连衣裙wear a watch 戴手表

2、think“想,考虑,思索”(v. 动词)可以和许多介词搭配,组成新的意思。

A:think of “考虑”;“有…的看法”,有时等于think about.

What does he think of Beijing Opera?他对京剧有什么看法?

My mother always thinks of everything!我妈妈总是想到所有的东西。

think highly of sb. /sth. 对某人或某物评价甚高

Mr Black thinks highly of his son. 布莱克先生对他儿子评价甚高。

B:think about “考虑”(指计划,观念,看它是否相宜、可行)

三、交通方式

1、by bus/bike/car/train/plane/sea/motor bike/boat/taxi

2、on a bus/bike/train/plane/smotor bike/boat

3、take a bus/bike/car/train/plane/motor bike/boat/taxi

4、其它:in a car/boat/taxi;on foot;ride a bike.

四、短语

1、Let sb do sth 让某人干某事

2、I speak good English=I speak English well .我英语讲得好。

3、translate for sb 为某人翻译

4、laugh at sth 嘲笑某人 fly a kite/fly kites 放风筝

5、have fun 玩得高兴 have fun (in) doing sth 干某事玩得很开心

6、make fun 开玩笑

7、hurt one's +身体部位 :hurt my nose/hurt my arm .

8、Don't be afraid . 不要害怕 Don't worry . 不要担心

9、be careful/look out 小心、当心

10、worry about sth/sb be worried about sth/sb 担心某物/某人

初一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一上学期的时候,英语这门科目的难度还不是很大,所以有的孩子就对这个科目的知识点没有进行总结,这样是不对的。要知道,如果不学完一个单元就总结整理一下,那么到考前复习的时候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所以初一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定要整理出来才行。

初一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时间

Morning指从早晨到中午12点以前的这段时间。Evening指晚上,通常为黄昏到入睡之间,即晚上6点到12点。Night指夜里,通常为夜晚或夜里就寝前的一小段时间,即9点以后。

2、 and conj.和,又

and so on等等:I learn Chinese,math,English and so on.我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等。both…and既,又。The film is both int eresting and instructive.这部电影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3、first adj.&adv.第一,最初,最先n.最初,当初

at first sight一见之下,看来:At first sight the problem se emed easy.这问题乍看起来很容易。First of all T,首先,第一:First of all I must check the number.首先我必须检那号码。From first to last从头到尾。

初一英语怎么提高

1、充分利用课本

初一英语课本当中蕴含着许多知识点,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所以建议各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进行深入了解,从单词到句子,从句子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点反复阅读课本内容,孩子就可以通过课本了解到知识点是如何应用的。

2、阅读

在初一英语课本上的文章一定要精读,不仅要看懂,还要将每个重点单词和句子都理解。课堂上孩子要认真做好笔记和背诵文章中的一些经典词汇和段落,为了后面的写作做好基础。孩子也要加强学习的乐趣,在课后可以多读些课外文章。

3、单词

单词就是语文中的生字,如果你连字都不认识、都不会写,那何谈做题呢。大家一提到记单词就烦躁,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初一学生可以试着从句子中、从文章中记单词,每学一篇课文,都试着去翻译里面的句子,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再去记单词,这样能提高记忆的准确性、牢靠性,也能更好的理解单词。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初三英语差从哪开始补 下一篇:高考复读一年能提高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