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观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观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3-08-28 10:29758浏览

《观沧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拥有海纳百川般宽广的胸襟,一揽天下入手的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一句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意欲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二、气势宏伟、雄心壮志的思想感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气势宏伟、雄心壮志的胸怀和感情。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虽然是景物描写,但是作者以景衬情,实际上体现出了诗人内心真是的雄心壮志。

三、一揽天下、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虽然也是写景,但是细细体会景物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我们就能知道作者所描绘的”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1]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的壮阔景观,作者的内心积极无比,自信无比,感觉自己就是那丰茂的草和涌起的洪波,定会给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功绩。

四、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句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态度。作者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

《观沧海》的创作背景: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观沧海的作者是谁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作者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江南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一篇:绝句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