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的特点: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这首诗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以什么见称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的诗,以直白、豪放、苍凉而又悲壮著称。曹操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者,曹操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建安文学之所以兴盛,与其时代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祸延绵,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或死于乱军之中,或死于饥荒疠疫。
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变的年代,目击种种社会的惨状,极有切身的感受。故当时的文学作品,多有反映现实的主题,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渴望统一的作品大量产生。
观沧海的诗眼是什么
《观沧海》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这首《观沧海》是魏武帝曹操是名作,在这首诗中全诗的关键字“观”这个字,最集中表达了作者吞吐天下的广大志向,同时也表现了这整首诗的非凡气势。
曹操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不是壮年时期,但是这首诗也集中的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不服老,对自己的辽阔志向的一种表达。
观沧海碣石山在哪
碣石:山名,在现在河北昌黎。碣石山馀脉的柱状石亦称碣石,该石自汉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
碣石位于绥中县城西56公里处的止锚湾海滨,距山海关15公里,长10公里。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海水清澈见底,水浅波轻,海滩宽阔平缓,白沙细腻无泥,海中无礁石。海滨浴场的海底坡缓,距岸边百米之外海水仅齐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