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割席断交的典故

割席断交的典故

2023-02-03 16:362252浏览

“割席之交”讲的是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他们锄草看到金子之后,管宁选择置之不理,华歆却将其拾起;读书的时候,看见有礼服的人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华歆却出去观看。管宁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便割席与华歆断交的故事。

割席断交的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割席断交的原文注释

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汉族。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

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管宁是个怎样的人

管宁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做事专注、爱憎分明的一个人。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隐士。

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避于辽。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

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才返乡,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正始二年(241年),管宁逝世,年八十四。著有《氏姓论》。

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

华歆一生安于清贫,品行高洁,很受世人尊敬。据《三国志》记载,华歆入朝,为他饯行的宾客足有一千多人,赠送给他的黄金达到数百两。华歆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却私下在礼品上作了记号。

临走时,华歆把财物集中起来,对大家说:“我本来是不想拒绝你们给我的礼物的,但是礼物太多了。而且我只有一辆马车,带着那么多的财物,就是怀璧其罪了。”又把收到的财物物归原主,在场的人无不佩服华歆的德行。

华歆生性谨慎,谋事周密,连当时德高望重的陈群也钦佩他的为人,曾说过“像华公这样的人,可谓通达而不骄奢,清高而不孤介啊!”由此可见,华歆不仅不是小人,反而是一位真君子,廉洁奉公。

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

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的故事流传甚广,长久以来人们都对管宁持有一种敬仰的态度,认为他的人品比华歆要高。然而后来却出现了分歧,将华歆与管宁的地位颠倒了过来,追捧华歆。但是评价一个人当然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如果从正史的角度来看,华歆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有两个同窗好友管宁和华歆,他们两人曾经一起生活一起种地,一次挖地的过程中华歆挖到一块金子,他有点高兴,拿到手上玩耍了一阵,可是一旁的管宁连看都不看一眼,华歆无趣,只能把金子扔了。

又有一次,两人在家里读书,街上突然敲锣打鼓来了一群人,原来是一个当大官的人路过,华歆打开窗户看着街上,露出了羡慕的表情。在一边的管宁看了,他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然后拿起刀把席子割断,两个人一边睡一半的席子。所以中国就有了割席分坐的成语故事。

管宁和华歆都是三国时著名的知识分子,因为有了割席分坐的故事,在各种史书上一直把管宁看得比华歆高,因为管字一辈子都不当官,而华歆为了升官而换了好几个主人。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下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