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割席断交的启示

割席断交的启示

2023-02-03 16:522528浏览

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而且“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割席断交的背景故事

在汉朝末年,有一对读书人是好朋友。他们的性格却很不同,管宁是一个不慕富贵、视金钱如粪土的读书人;而华歆却是个贪慕虚荣、妄图富贵的财迷。

有一天,这两个人一起在田地中锄草时,发现了一块金子。管宁只当做没看见,而华歆却立刻捡起了金子。又有一天,管宁在认真读书的时候,门外有官员经过。管宁只当做没看见,而华歆却立马就放下手上的书籍,跑出门外看路过的官员。

经过这两件事,管宁就开始厌恶华歆,于是就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开了,两人分席而坐,从此断绝了朋友关系。这个成语主要的含义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和华歆两个人的理想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所以只能断绝了朋友关系。

割席分坐中的管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管宁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做事专注、爱憎分明的一个人。

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

管宁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他十六岁时失去了父亲,中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赠予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终。管宁成年后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为好友,都到其他郡学习,并且都敬重亲善名士陈寔。

割席分坐中的管宁的历史评价

1、陈群:伏见徵士北海管宁,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

2、曹叡:太中大夫管宁,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

3、程喜:臣揆宁前后辞让之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4、皇甫谧:宁凡徵命十至,舆服四赐,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榻上当膝皆穿,常着布裙貉裘,唯祠先人,乃著旧布单衣加首絮巾。辽东郡国,图形於府殿,号为贤者。

5、苏辙:幼安少而遭乱,渡海居辽东,三十七年而归。归于田庐,不应朝命,年八十有四而没,功业不加于人。而予独何取焉?取其明于知时,而审于处己云尔。

6、萧常:《易》曰:不事王侯,髙尚其志,谓所重在此,而不在彼也。若管(宁)、张(臶)数子,特避世之士耳,盖所谓“天地闭,贤人隐”者也。方是时,奸雄睥睨神器,仇雠正士,士以才知杀身者多矣。之数子者,屏迹山樊,危行言孙,卒以免祸,贤矣哉!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几年级的课文 下一篇: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