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元宵节的纪念意义是什么

元宵节的纪念意义是什么

2023-01-13 15:14689浏览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的纪念意义是什么

元宵节象征着家人团聚,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同时,还有祈求新年顺顺利利的意义。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元宵节的来历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传说

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齐王刘襄联合周勃等功臣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代王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之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元宵节的习俗

1、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2、踩高跷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3、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4、舞狮子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5、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元宵节的灯谜有哪些

1、中的(打一成语)——矢无虚发

2、元宵节后捷报多(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3、灯谜会猜庆元宵(古文句)——破题儿第一夜

4、姑娘真辛苦,晚上还织布。天色蒙蒙亮,机声才停止(打一动物名)——纺织娘

5、万家灯火闹元宵(电影名)——不夜城、乡情

6、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7、正月十五打牙祭(打一成语)——一年一回

8、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蛇

9、二三四五六七九(打一成语)。谜底:缺衣少食

10、矮(打一字)——射

11、抽水泵(打一字)——石

12、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13、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14、咄(打一成语)——脱口而出

15、票(打一成语)——闻风而起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除夕守岁的意义与来历 下一篇:除夕放鞭炮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