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雁门太守行是古体诗吗

雁门太守行是古体诗吗

2023-06-13 15:478825浏览

雁门太守行是古体诗,《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 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押 i 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 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后称“乐府诗”。

中唐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相对大气的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若不论平仄句式、联间相粘等,这首诗不是律诗,至少有两点差别比较大。一是用韵不符。律诗要求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二是颔联和颈联没有采用对偶句。

由于不符律诗格律要求,所以这首诗不是七言律诗。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不是律诗,更非七律。乐府,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

乐府本是汉朝设立的一个机构,又叫汉乐府,乐府旧题是相对于乐府新题而言的。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未建安时代开始,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乐府诗。

《雁门太守行》作品赏析

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诗的开头两句,着意于气氛的渲染,给读者勾勒了这场战争紧张的形势。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

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诗的一开始通过对照表现了形势危急,又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雄气概。

三、四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

这里从声来写。“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第五句“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第六句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以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用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进入人们耳膜。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更加动人。

七八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完成气氛渲染之后,主人公出场。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这首诗,用鲜艳斑驳的色彩描绘出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光合作用消耗氧气吗 下一篇:陆游古体诗的艺术风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