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律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律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2023-06-09 15:302064浏览

律诗是中国古代近体诗的一种体裁。

古体诗体裁特点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

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

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古体诗的格律

我国的古体诗,流传至今,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原因之一是诗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也就是说平仄相间的格律在起做用。因此古体诗无论如何改革,仍要包留由平仄构成的格律。如果都改掉,就不成为古体诗了。而诗韵影响着是的韵律。

在韵目改革之后,只是放宽了韵的范围,对韵律的影响不大。不会对古体诗韵律美有所影响。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我应先简要地说明一下古提诗的格律的特点。

古体诗的格律,是由平仄的变化行成的。平仄的变化,使句子像波浪一样,有起有伏。平是高,风就是低。为了说的请楚,先说什么是平,什么是仄。

中国的每个字都分为四声,如清,晴,请,庆。第一声上平声和第二声是下平声,都是平声。第三声的上(读做赏)声,第四声是去声,上声和去声都是仄声。因此,清睛是平声,而请庆是仄声。只要分清了四声,平仄也就分清了。

古体诗的格律,有人以为很繁杂。其实不然,说清楚了,也很简单。这里以绝句为例,做个简要的说明。

五言绝句的格律有四种,这里举其一为例。

仄起式(即用仄声起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这里我们就基本上看到了格律诗的平仄归律。即两平两相间,或三平两仄相间,而形成起伏。这样的句字叫做律句。最后的字是平声,押韵。

如果是七言,在前面加两个字,但按照“律句”的规律,声前面加平声,而平声前面加仄。如上面的仄起式五言绝句,改为七言就成了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体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有很强的生命力。应提倡和发扬,但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加以改革,使更多的人接受和写作。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下一篇:古体诗包括哪些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