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是战国末年的公孙龙提出的,他是我国古代名辩学派的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白马非马出自《白马论》,这是他的一篇著名的哲学论文。
白马非马的正确含义
白马非马是先秦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著名观点,长期以来一直被大家嘲笑,认为公孙龙在玩诡辩。其实如果看一看公孙龙的《白马论》,就会发现白马非马确实是对的,错的只是我们的翻译过程。
在文中,公孙龙所论述的其实是:“白马”与“马”含义不同,这个结论并没有错。在逻辑学更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进一步补全公孙龙的观点:“白马”与“马”含义不同,白马是马的一种。受当时逻辑学水平限制,公孙龙未能提出后半句,但他也绝没有否认,他只是反复强调前半句。
所以说,读过《白马论》,我们就能知道,“白马非马”应该解释为:“白马”与“马”的含义不相同。这个观点明显是正确的,绝非诡辩。一般我们把这句话翻译成“白马不是马”,其实是一种错误翻译。
公孙龙的理论之所以不被人接受,最大的问题就是“白马非马”这个说法太过于奇葩,太容易让人误解,很有些故意招人辩论的意思。若多说几个字,改做“白马与马含义不同”,想必也不会被人抵制千年。其次他的理论也不够完备,没有完整的体系。
古代中国的逻辑学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始终无法形成体系,最终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名家的逻辑理论未能进一步完善,实在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遗憾。
白马非马的由来
白马非马的论证,被收录在《公孙龙子·白马论》中。公孙龙首先建立了白马非马这个命题,主要的理由是,马是用来描述外形,而白是用来描述颜色,颜色与形状属于不同范畴,所以白马不能说是马。白马是由颜色白色与外形马,两种特征结合而成。如果不具备颜色白色这个特征,单单只有外形马就不能说是白马。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公孙龙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
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互相争鸣。赵国平原君门客公孙龙作为战国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因其《白马论》问世,使得公孙龙以诡辩著称。据说当时赵国一带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批战马死亡。秦国战马很多,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国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