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辰时是几点到几点

辰时是几点到几点

2024-03-04 10:00124浏览

辰时是上午7点到9点。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辰时是古代十二时辰制的第五个时辰,十二时辰制在西周就已经开始使用了。

辰时是几点到几点

辰时:7~9点。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及意义

十二时辰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其中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它们对应的时间点分别为:

子时 23~1点:

对应着夜晚的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是夜晚最深的时刻,万籁俱寂,只有月光和星光洒落大地。子时象征着一天的开始,寓意着新的希望和机遇的降临。在古代,人们认为子时是阳气初生之时,因此有很多与新生、成长相关的习俗和仪式都与子时有关。

丑时 1~3点:

对应着凌晨一点到三点。这个时候,夜色逐渐退去,天边开始泛起微微的鱼肚白。丑时象征着过渡和转变,寓意着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沉睡走向觉醒。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进行祈祷和祭祀活动,祈求新的一天平安顺利。

寅时 3~5点:

对应着凌晨三点到五点。这个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万物开始苏醒。寅时象征着生机和活力,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起床劳作,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卯时 5~7点:

对应着早上五点到七点。这个时候,太阳初升,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卯时象征着希望和繁荣,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焕发。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举行庆祝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

辰时 7~9点:

对应着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阳光已经普照大地,万物生机勃勃。辰时象征着成长和发展,寓意着事业的兴旺和家庭的幸福。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进行农作和商业活动,追求更好的生活。

巳时 9~11点:

对应着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太阳高照,万物茂盛。巳时象征着热情和活力,寓意着事业的上升和生活的充实。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午时 11~13点:

对应着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这个时候,太阳正当空照,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午时象征着阳光和热情,寓意着生活的热烈和充实。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进行午休和放松活动,调整身心状态。

未时 13~15点:

对应着下午一点到三点。这个时候,太阳偏西,气温逐渐降低。未时象征着收获和成果,寓意着辛勤付出后的回报和满足。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进行农作和收获活动,感受丰收的喜悦。

申时 15~17点:

对应着下午三点到五点。这个时候,太阳开始西斜,光线逐渐柔和。申时象征着智慧和创造力,寓意着思考和创新的黄金时刻。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进行学习和创作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酉时 17~19点:

对应着下午五点到七点。这个时候,太阳开始落山,鸟儿归巢。酉时象征着团圆和安宁,寓意着家庭的温馨和和睦。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回家团聚,享受家庭的欢乐和温暖。

戌时 19~21点:

对应着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人们开始准备休息。戌时象征着休息和恢复,寓意着养精蓄锐和迎接新的挑战。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进行晚餐和社交活动,放松身心,为夜晚的休息做好准备。

亥时 21~23点:

对应着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安歇入睡。亥时象征着宁静和和平,寓意着一天的结束和新的一天的开始。在古代,人们常在这个时辰进行祈祷和冥想活动,祈求平安和幸福。

十二时辰的历史演变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即4时12分。

4、十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的意义和影响

十二时辰,这一独特的时间划分方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种计时方法,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十二时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逐渐发展出了以太阳方位计算时间的方法。据《尚书·尧典》记载,古人最早是以“平旦”(即太阳升起)作为计时起点的。

随后,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和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个小时,并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命名,每个时辰的名称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这种计时方法在中国古代历法和文化中广泛应用,并逐渐传承至今。

十二时辰不仅是一种计时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时间的敬畏和珍视,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通过了解十二时辰的起源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智慧魅力。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亚洲与欧洲的洲界线是什么 下一篇:mm是厘米还是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