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一生创作了32部钢琴奏鸣曲,是钢琴音乐中的经典作品,其中以《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黎明》奏鸣曲和《致爱丽丝》等最负盛名。
贝多芬的全名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的性格倔强、敏感激动,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声乐领域,贝多芬的作品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这32首奏鸣曲,其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800年以前的作品(从作品第2号到作品第22号)。这个时期的作品虽然具有贝多芬特有的鲜明个性,但还是更多地沿袭了海顿、莫扎特的古典传统。
第二个时期是1801年到1814年的作品。这个时期是贝多芬创作力最旺盛、作品个性最鲜明的创作高峰期。
第三个时期是他在1814年以后写的最后五首“晚期奏鸣曲”。这个时期由于耳聋不断加剧,他无法和别人交流,而是常常在内心与自己交流。这一时期的作品思想内容越来越内省、内敛,精神层面的升华达到了难以言说的高度。
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明显带有古典主义风格的痕迹,这种具有承袭性的古典美,反映了海顿、莫扎特以及克列门蒂对他的影响,显露出了以自然音为基础的,纯洁高雅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
在贝多芬创作的早期,他学习了巴赫的作品,并且接触到海顿,莫扎特的音乐。这一阶段的创作中,前几部作品都受海顿、莫扎特影响较深,大部分保留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在主题音调、动机发展、末乐章常有乐观幽默性格等,表现了海顿、莫扎特对他的影响。
贝多芬追求思想的明晰和形式的美,用最精巧的技艺来表达深层的理性,创造最完美的秩序,使音乐的性质和谐而稳定,把18世纪音乐大师们所崇尚的古典美发展到极致。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里,我们清楚的看到贝多芬对钢琴演奏法发展的贡献,对钢琴奏鸣曲的完善,对人类音乐文化艺术的贡献,其风格的演变,显示出了他在形式上的继承,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