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象力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创意和想法,所以当孩子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时,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和妄加评论。而是要呵护孩子的这个能力,也许就想意想不到的收获。以下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50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50种方法
1、无限延伸法
家长在开展游戏活动时,不仅要求孩子列举出物品的用途和功能,还要引导他进行无限延伸。孩子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的想像空间就越广阔,越能体现思维的新颖和灵活性。
2、带孩子多到大自然中体验
孩子的想象力需要大量的原始形象为基础,也就是说,孩子要有丰富的形象记忆,这样他才能从记忆库里提取相应的形象进行想象。所以,家长要多带孩子走到大自然当中,与大自然多亲密接触,让多看、多听、多动手,帮助孩子收集和储存大量的素材,为孩子的想象力打好基础。
3、让孩子玩魔方
很多人都认为,魔方玩得好的孩子就是智商高。其实,魔方玩得好的孩子,空间思维能力一定很强。与其让孩子拿着电子产品不放,不如让孩子多玩玩魔方,而且魔方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空间感上都大有好处。在玩魔方的过程中,孩子手脑并用,对孩子的大脑和手部精细动作都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4、预留部分游戏时间让孩子做主
很多家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连什么时间玩什么游戏、讲什么故事都设定好了,但是孩子在自己主导的活动中更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每天至少预留出4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做主,问问他想玩什么,家长全力配合就好。
5、读书
读书是个很好的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方法,尤其一些很经典的绘本,就是通过图画和不同展现形式的激发孩子的想象,没有固定的故事语言。家长可以天马行空的讲给孩子听,或是通过看图引导孩子各种思维发散,多想象,自己“编造”不同的故事出来。
6、在生活中即时训练
家长只要有心,训练孩子的想象力无处无时不在。例如,看看天空的云朵,看看孩子能说出像什么形状,或许和你想象的不一样,进而延伸到询问:“天上还有什么?”让孩子尽情抒发。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注意力会使人更好的接受新信息及新知识,提高我们的工作及学习效率。
注意力障碍时,无法将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具体事物,或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来,同时无法抑制对无关事物的注意。所以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及成人以后的发展。注意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的。
1、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许多孩子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十万个为什么”,每当见到一个新事物,总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往往会不自觉地摸一摸、问一问、拆装等行为习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很是烦恼,经常批评孩子甚至恐吓孩子。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喜欢探究和求知欲旺盛的表现,父母的呵斥只会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并启发孩子的“异想天开”,在孩子想的过程中,注意力也得到相对的训练。
2、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倾诉
关注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心情不好时,试着让孩子发泄出来,切不可不重视孩子的情绪。要主动引导孩子分享自己的日常,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小烦恼,当孩子心情愉悦时,学习注意力会更集中。
3、让孩子学会交替学习
交替学习符合人体大脑工作规律。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大脑所主管的视、听、读、写以及有关记忆、分析等功能区,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然而,大脑任何部位的兴奋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使原来的兴奋减弱,会使抑制越来越强,原来兴奋的领域就会变成抑制状态,使大脑出现疲劳,孩子就会出现困倦、头昏等症状,影响学习效果。当孩子学习累了,可以让孩子听一听音乐来缓解大脑的疲劳。当听着优美的音乐时,大脑的听觉中枢兴奋起来,其他中枢神经就能得到彻底地放松,这也对孩子的学习状态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能让孩子的情绪逐渐恢复到比较兴奋的状态,以便能更专心地迎接下面的学习。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孩子学习一门功课出现疲劳时,父母可以建议孩子运用交替学习法,以避免孩子可能出现的学习疲劳,延长孩子大脑兴奋的时间,让孩子少承担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和痛苦。
4、提高孩子的抗干扰能力
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良好的环境。最好给孩子准备一个单独的房间,清除孩子眼前的杂物(如与学习无关的书籍、物品等),有时一个小玩意就能吸引孩子,把孩子的心绪牵走。
同时,家长不要总以关心孩子的名义去打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很多父母都会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关心孩子,一会儿削只苹果送过去;一会儿送一杯开水或饮料;一会儿关照注意保护眼睛……如此这般,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弄得孩子心烦意乱,导致不能专心学习。
5、帮助孩子摆脱三分钟热度
三分钟热度常常用来形容对一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很热情,情绪高涨,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没有兴趣的一种情况,通俗一点说就是孩子对于某一件事物的注意力井没有那么持久,可能会导致孩子做事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因此,家长要想办法,慢慢培养孩子的耐心,提高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极度想要某样玩具或想做某件事情时,不要立刻答应他的要求,最好提出一个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去完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还能教会孩子珍惜自己努力的成果,延长注意力。此外,锻炼孩子耐心还可以通过益智类游戏进行哦~
6、教孩子明确注意的对象
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就要让孩子明确注意的对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总是毫无目的的地去注意一些无关的事情,往往不会起到应有的注意效果,也不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要想使孩子的注意力持久,就不能光要求孩子做什么,甚至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意义,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这样任务明确,愿望强烈,注意就能持久。
此外,孩子的专注力也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密不可分。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们不要鼓励孩子一个时间段同时做两件事情,比如一边画画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一边听歌,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
如果从小能养成良好的专注力,不论学习还是工作,往往都能获益匪浅,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想象力是孩子成长发展的源泉,是孩子创造美好人生的动力。孩子缺乏想象力,他的一生都会被桎梏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会有大的发展。如果孩子没有想象力,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想象力是可以通过后天慢慢培养的。
孩子没有想象力怎么培养
1、保护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发展想象力的起点,它能推动人们去想象,去探索,去创造。孩子作为世界的新成员,对于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所以,他们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
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有些家长会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嘲笑、指责孩子,有些则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做法都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想象和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智力,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探索欲。
2、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基础。
作为家长,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感知客观世界,积累感性知识,增加生活经验。比如多利用假期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去看、去听、去观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积累素材。
3、积极主动地融入孩子的想象世界。与成年人的思维不同,孩子的思维往往是缺乏逻辑性的、非理性的、思维跨度很大的。家长们要有意识地接纳孩子的思维方式,尽量俯下身来,逐步融入孩子的想象世界,试着理解孩子独特的思维表达特点,认可鼓励孩子,并适当地对孩子的想象表示赞赏和惊叹。
4、利用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阅读、听故事、画画、欣赏音乐,当孩子身处在自己喜欢的活动过程中,往往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比如孩子在听故事时,他们头脑中会不断出现故事中的人物、情景,想象着以后的情节;孩子在画画时,更是天马行空,创造力无限。爸爸妈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孩子想象力得以更好地延展。
5、陪伴孩子做游戏。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编造游戏情节,尽情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多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改编故事、拼贴画、角色扮演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也有利于孩子思维和想象的充分调动。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好处
1、想象力是上天给予的礼物。想象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但是孩子的想象力呈现方式是不同的。家长们首先不要怀疑自己的小朋友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是需要通过一些方式去观察小朋友。因为他们的想象能力可能体现在不同方面。
2、想象力是孩子构建自己内心世界的手段。孩子不可能凭空想出一些东西,他们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对这个世界最基础的观察上,然后在这个观察上用自己的想象力构建起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是天马行空的。比如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奇形怪状的交通工具,这一定是在他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汽车飞机等形象进行加工组合的结果。
三种常见的教育方式,是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元凶
1、给孩子标准答案。打击孩子的想象力,父母每天都在做,比如当孩子拿起画笔想画妈妈,但却画了一个又一个圆圈,于是你便手把手给孩子画出了标准的人物轮廓。
比如孩子指着天上的月亮说:这弯弯的是船。而妈妈马上反驳:这不是船,这是月亮。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发挥想象力的时候,成年人的思维就会跳出来,给孩子说出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孩子的想法永远得不到认可,便会放弃想象了。
2、阻止孩子胡思乱想。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孩子不停的提问题,而且都是一些你认为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船只能在水里呢?为什么飞机能飞呢?当孩子满脸期待的等你回答的时候,你却来一句:快别瞎想了,没看见我在忙吗?孩子的想象力不被认可,还会觉得老问问题会让父母烦,久而久之,孩子便不会再想象,更不敢再提这些问题。
3、替孩子做事。很多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干活,还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做事太慢,不如自己三两下就做完了,本来是孩子可以完成的一些事情,比如自己洗袜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很多妈妈也会直接替孩子做了。其实,孩子自己完成一些事情也是探索新事物的契机,如果长期替孩子做事,会使孩子丧失动手能力和好奇心,变得没有想象力。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事事给孩子准备好,孩子只要好好上学,用好成绩就能换来家长的奖励,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孩子独立自主的心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来看一下补救方法吧!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好方法
1、给孩子机会让他去锻炼
“养不教,父之过”,我们不能养孩子一辈子,而是要教会孩子本领、技能,这样即使我们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也能够照顾好自己,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尽管年龄小,但是他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摆碗筷、擦桌子、帮忙扫地等家务活等等。
在孩子不断的动手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掌握更多的技能,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也就慢慢的建立起来了。因此,当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孩子越来越喜欢自己动手和探索的兴趣时,也就是孩子真正走向自立自强的开始。
2、让孩子多去尝试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与其让他犯错误还不如自己代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家长不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就永远迈不出这一步,因此当孩子不得不自己面对的时候,他们就会发觉自己完全没有相应的能力,从而造成沮丧和怯弱的心理。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尝试失败、尝试成功的机会,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孩子对自身能力的恐惧感就会减少。
3、提出任务,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家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独自去完成,以此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例如:让他自己搭积木、粘贴一幅画、修补自己的书、照顾小金鱼等;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独自购买小商品、取快递等。如在活动中出现困难,要鼓励他自己去克服,让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时,赞许他的成果,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一定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让他经过努力能够成功。
4、允许孩子做自己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用自己的感觉或者想法去猜测孩子,去管教孩子,甚至有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想去控制孩子,甚至否定孩子,一次次的让孩子失去成为自己的机会。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允许,要让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要让孩子有属于和我们不一样的看法和想法,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
孩子不能独立自主的原因
1、缺乏思考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一些行为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就能思考能力来说,很多孩子由于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得太久,往往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遇事不会自己动脑思考,不会想着要怎么解决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父母,从而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2、家里的溺爱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那就疯狂的满足他的愿望”,这正是溺爱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需要适当。宠爱和溺爱是有区别的,爱不是放肆的他让他想做什么都可以,我们需要适当地管束。
很多家长常常抱怨孩子脾气大、不能独立、不能吃苦、懒惰等,可是,孩子的这些表现与我们教育孩子过于精细、过度保护有着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好方法有哪些?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好方法
1、让孩子学会一般的生活技能
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做,比如孩子自己会穿衣服了,我们就不要再帮孩子穿;孩子会大小便了,我们就不要再帮他们擦屁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只要孩子已经学会了,自己能做了,我们就不要再提供毫无功效的帮忙。
2、给孩子独立活动的机会
当今的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在孩子的智力培养方面往往舍得投资,而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却受到了忽视。正确的做法就是要给孩子一定的活动场所和环境, 让孩子能够独立、自由地活动,靠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而家长应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3、孩子做错时,不能打击
在孩子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出错。在这个时候,家长们一定不要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鼓励孩子去完成,即使是孩子错的很离谱,也要先夸奖孩子的勇敢。孩子会因为家长的鼓励而勇敢地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主动。
4、干家务活,培养责任心 培养独立能力是一方面,独立能力不是目的,有能力不实施也是没用的。独立不给社会添麻烦固然好,若是能够帮助别人那就更好了。所以平时的时候除了让孩子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以外,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家务这种与他生活不是特别密切的事情。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责任心。
5、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
无数事实证明,控制孩子并不能使孩子真正成为我们所期望的样子。长期在家长控制之下的孩子,长大后将难以做到独立自主,也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人生,几乎发展到家长不在身边就难以前进一步的地步。为了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自我掌控意识和能力,家长需要在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摈弃控制孩子的错误做法。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好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让孩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不要包办代替。因此,我们要学会放手, 懂得放手,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要有足够的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一些实践和尝试,让孩子为自己负起责任。
很多家长,非常在意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因为孩子有了专注力,做事或者学习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不会三心二意,那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方法都有哪些呢?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方法
1、提高专注度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对待孩子,而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无论孩子学习、读书、做事,一定不要让孩子一心二用,而是一次只做一件事,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集中。
家长一定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人包办不如让孩子自己做,强调学习不如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大人说教不如让孩子自身感悟。
2、关注约束力
自由不是放纵,自由基于规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不够专注,家长要给孩子创设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情境,循序渐进。要想约束孩子,必先约束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做到。家长要表里如一,绝不能口是心非。
例如,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机,而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的现象是绝对要不得的。同时家长要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是说到必须做到,绝不迁就。言必行,行必果。
3、锻炼观察力
首先,要给孩子观察的机会。其次,要让孩子有好的观察方法。由近而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循序而渐进。第三,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干什么事,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收效甚微,这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反而会让孩子注意力下降。
4、减少唠叨度
孩子往往心浮气躁,听不得家长的说教。所以,我建议,家长首先要在孩子做事时,避免过多的干扰或催促,让孩子保持他做事的合理节奏,避免孩子分心。其次,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能够提高注意力的兴趣爱好,例如阅读、书法、手工、运动等。最后,家长跟孩子制定一个可以使孩子达成目标的奖惩计划,通过适度的激励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急躁,而是应该慢慢引导,慢慢训练孩子专注做事,日复一日,日积月累,随着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孩子就会越来越会表达,越会分享,越会欣赏,同时,孩子也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立,越来越自强,就会成长,就会进步。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方法,大家可以多看看。
对于孩子来说,专注力是十分重要的,它也是孩子能否学习好的关键。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提升专注力不好,其实专注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家长去培养的。孩子越小,良好的专注习惯就越容易养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家长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
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当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3、大声朗读
让孩子大声朗读课文有助于训练孩子专注力,因为大声诵读能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他的思想会更集中在课本文字上,不容易分神,也不能溜号。家长也可以找一些东西敲,让孩子听声音,然后去猜是什么,这样也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听声音辨别。
4、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
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5、营造良好环境
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有一个相对安静和能够集中注意力思考的空间,那么孩子将更容易提高专注力。
6、不随意干扰孩子
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孩子专注力不好的原因
一、家长的过度关心干扰了孩子
比如孩子正在趴着看书,家长二话不说就直接将其纠正,影响了孩子等等行为,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就受到影响变差。
二、家长独断专行,粗暴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有些家长性格比较自我,独断专行。总是会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影响孩子专注力,破坏亲子间的感情。
三、家长在一旁“诱导”孩子
比如家长在一旁玩游戏看电视或者大喊大叫,使得孩子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孩子专注力维持。
然后,孩子专注力不好也跟自己兴趣有关系。比如孩子喜欢打游戏,不喜欢写作业,所以做作业的专注力容易被破坏。所以孩子专注力能否集中取决于他们的兴趣。
孩子的专注力,关乎到孩子的生活及学习,为此家长应该多加重视。那么,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都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做出介绍。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
1、约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一件事,包括学习或者是玩的行为,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后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事的时间。让孩子相信自己“我能专注精力做好一件事”。
2、多给孩子适当的鼓励
不打扰他喜欢做的事情。家长尽量不要打扰孩子的玩耍或学习,时间长了,孩子很难专注做事,这也是造成很多孩子精神不集中的一个原因,所以,家长记得当孩子专注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让他专注就好了。
3、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学会分配时间
让孩子学会自己调节时间,找到成功的感觉,做其它的事也会更加自信。而且孩子如果能够专注,他在完成功课上只需要花费较少的时间即可,这样,他便可抽出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4、大声朗诵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让孩子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文章大声朗读,可以使孩子多感官协调。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让他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这样,他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长期训练让孩子会有明显效果。
5、营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支持氛围
当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玩手机、看电视、和朋友大声交流等等,有时,我们说了多少,都不如我们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给孩子做更好的示范。有时,我们去责怪孩子是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够完整。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不断地成长。
6、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要同时交代孩子做好几件事,而是把事情拆开来,一次要他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
7、闲杂人等回避
教导孩子要固定一个标准,例如妈妈的标准或奶奶的标准(以主要照顾者为主),其他家人尽量不要介入或发表意见。
8、适度奖励
如果孩子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要大方给予口头奖励,或是大力拥抱他。
9、找出不专心原因
从人、事、时、地、物这几方面,找出孩子不专心的原因,然后一一排除它。
10、找出能帮助孩子的办法
有的孩子可能看到老师的照片会变得更专心,有的孩子看到书桌前的备忘小纸条会专心做功课。家长可以协助他,找出能提升专注力的方法,一起合作。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都是什么?以上就是我认为比较好的10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想象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情商开发的前提,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无较好的想象力,直接对孩子的今天和明天造成影响。
想象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想象力不但要培养,更要保护,事实上儿童时期的想象力远比成人更多,只是在生活中一点点被磨的越来越少,所以成人的世界并不比孩子更快乐。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对幸福的感觉更敏锐。
想象力即原创力,只有足够的想象力才能让孩子更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对孩子的成长,甚至成人的世界都跟重要。
想象力带给孩子求知的动力和探索世界的欲望,这会促进孩子进步,越来越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想象力是孩子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是孩子一往无前的动力,所以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真的很重要。
如何让孩子获得充分的想像力呢
第一,不要用思维框架约束孩子
生活中有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就像画太阳一定要画的圆的一样,很多的常识设定,反而成了限制孩子想象力发展的框架。
第二,接纳孩子“天马行空”的想像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在做“莫名其妙”的事情时,很容易强势的进行制止。但是这样的做法容易阻碍孩子的想象力。当家长愿意尊重孩子的想象力的时候,孩子才有想象的空间。
第三,让孩子接触更多新鲜事物
当孩子的接触的环境刺激较少时,孩子的想象力也会受到限。而当父母经常带孩子接触不同的、新鲜的环境或者事物时,对孩子想象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当孩子培养想象力的时候,家长经常会陷入哪些误区?
认为孩子浪费时间
孩子经常会对一些很普通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想象力,比如:对蚂蚁的蚁穴感到好奇?金鱼是怎么进食的?等问题。家长会觉得孩子研究这些事物纯粹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打断孩子的想象力
当孩子对某一件事物产生奇思妙想时,就会花很长时间去研究和思考。但是有少部分家长往往会在孩子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的时候,不顾孩子的感受,直接打断孩子的想象力。
包办孩子的大小事务
勤于动手的孩子更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过于宠溺孩子,包办孩子的大小事务,导致孩子从小就没有做过家务。其实孩子在动手做事情时,对脑部发育也有好处。
所以家长一定不能陷入这些误区中,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对待孩子要耐心引导。还可以通过看动画片、看漫画、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慢慢引导孩子不焦躁。
培养孩子耐心的4个有效方法
1、父母要做好典范
孩子的很多表现都是向父母学习而来的,家长要耐心敦促孩子静下心学习,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孩子出现浮躁情绪,家长就要去他学会克制并且坚持做好自己的事。
2、严格要求,贵在坚持
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孩子“约法三章”。若是孩子表现良好,适当给与他奖励;若是孩子做得不会要,家长要及时提醒孩子并严格执行要求。
3、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会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持续投入。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些游戏拼图或使他感兴趣的玩具,让孩子能够安静坐下来体验耐心所带来的成就感。
4、让孩子稍稍等待
孩子有想要的东西,家长可以稍迟些给他,让他体会着“等会”是个怎样的感受。孩子若是安静等待,家长就要适时赞扬他;孩子若是不能乖乖的,家长就要费心去锻炼下他了。
孩子缺乏耐心的后果
1、做事半途而废
有些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断断续续完成的,或者做到一半,就干脆不做了,这种半途而废的现象,完全与孩子的缺乏耐心是有关系的。
2、容易分散注意力
孩子做事情精神无法高度集中,总容易被身边的人或者事情转移注意力,这与孩子缺乏耐心也有一定的关系。
3、没有稳定的兴趣
孩子缺乏耐心,往往做事情就会朝令夕改,可能前一分钟喜欢的东西,下一分钟就已经失去兴趣了,这不利于孩子培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4、难以坚持做好一件事
孩子缺乏耐心,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完成的效率会不如人意,因此对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也将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孩子做事没有耐心的原因
1、长期被打断造成的习惯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去贸然的打断。例如孩子正在搭积木,计划是搭建一组轨道火车,正好这时候开饭了,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停下手里的活,先吃饭,吃完饭再玩。
特别危险的是,最后吃完饭却没有再去完成的轨道火车的搭建。这种情况很普遍,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关系,却实则在给孩子的心理埋下不耐心的种子,孩子心理留下太多没有完成的事,而他们也习惯了,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也就没有耐心和专注力了。
2、家长没有做好引导作用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没有耐心的情况,其实家长是可以做一些引导作用的。对于某些事情,家长自己就没有耐心去做完,有些家长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会不断的影响孩子。反之,如果家长的耐性强,也会影响着孩子,对孩子以后也是有帮助的,因此这是家长需要注意的。
当孩子有请求的时候,家长不要张口就答应,要和孩子先进行沟通,没有问题再答应。
孩子自控力较差的时候,家长不要打骂孩子,这样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循循善诱,帮助孩子增强自制力。
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要一直催促他,时间久了孩子会产生厌烦心理,也不愿意理会。这样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让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下降。
孩子做成功一件事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鼓励,孩子得到了肯定之后,会更加积极地去完成这件事,时间久了,自控力自然就会提升了。
孩子是否有自我约束的能力,首先取决于父母。当孩子看到父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言行,他也会效仿。通过家庭的熏陶,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遇到任何问题时会首先约束自己。
要想让孩子自我约束,必须留给他自由做决定的空间,让他决定自己的时间如何安排,父母只能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在事后和孩子讨论还有什么改进的余地。这至少能保证一点,即孩子能充分理解父母的心意,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要想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平气和的讨论胜过严格的规定和惩罚。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从心里明白是非和父母的想法,愿意自觉地约束自己。
要想让孩子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在他犯错的时候,父母就不能态度粗暴,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是非,自己下决心改正。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对孩子的任何错误,即使是再小的错误,都应该给予重视,及时地帮助纠正。可以由全家成员和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能让孩子更好地约束自己,自觉地避免错误。
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习,不能放任不管孩子制订学习计划以后,父母应严格地进行监督。如果违背了计划,不愿意学习,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自觉约束自己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