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望湖楼醉书古诗原文

望湖楼醉书古诗原文

2024-07-10 15:20251浏览

《望湖楼醉书》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一共有5首,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

望湖楼醉书古诗原文

原文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译文  

其一  

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其二  

西湖的鱼鳖,胆子真不小,竟跟着游人跑。西湖的荷花,没有人照料,倒也开得飘飘摇摇。  

喝点小酒,我在船上醉卧。水是我的枕头,山在向我作揖求饶。月亮在船前边转圈边唠叨。  

其三  

黑黑的菱角,白色的芡实,这里十分常见;青色的茭白,叶子凌乱,那雕胡米就像裹进绿盘。  

突然想起来上次在京城一个道观里尝鲜。看来我现在滞留在乡野之中,应该保重身体加个餐。  

其四  

拿着花的女孩斜靠在船沿,斜斜的风带着细细的小雨打湿了绿色的三寸金莲。  

她们在观赏前面小洲上那些美丽的香草,肯定不会想起同样喜欢香草的屈原。  

其五  

我本是乡野狂人,想把自己放逐在山林之间。现在却当上了地方官,不过离开京城也算是得了一点清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无处可去,而现在,我很心安。因为,这里有美妙的湖光山色,远胜过我的家乡眉山。

注释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裴回:即徘徊。  

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  

芡:大型水生植物。  

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游女:出游的女子。这里指采莲女。  

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桡: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  

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小隐:谓隐居山林。  

中隐:指闲官。

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望湖楼醉书全诗意思和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游览西湖时的喜悦,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再获得重用的心情。

在描写西湖风光的同时,也写出了自身被谪贬以后的失意,隐隐表现出了自己想要重新获得重用,想要重新回到京城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还有机会,一展自身所学。

望湖楼醉书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情何以堪有哪几种意思 下一篇:满江红怎么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