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登幽州台歌运用了什么典故

登幽州台歌运用了什么典故

2023-07-22 11:421185浏览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传世巨作,幽州台在古代又称燕台,传说是战国时代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登幽州台歌运用了什么典故

受到武则天的赏识,被任命为随军参谋,遭到将军武攸宜的排斥,在燕地他登上古老的幽州台,想起古代燕昭王重用大将乐毅的故事,就写诗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谁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登幽州台歌是什么体裁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属于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传诵的名篇。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此获得广泛的共鸣。

4、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登幽州台歌中的幽州台是谁建造的 下一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