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之音这个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用来指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运用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
靡靡之音的意思是什么
靡靡之音释义:柔弱颓废,让人委靡不振的音乐。
拼音:mǐ mǐ zhī yīn
出处:《韩非子·十过》:“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例句: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靡靡之音,少听为妙。
亡国之声拼音:wáng guó zhī shēng
解释:指淫靡的音乐。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亡国之音拼音:wáng guó zhī yīn
解释: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北鄙之音拼音:bēi bǐ zhī yīn
解释: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出处:《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濮上之音拼音:pú shàng zhī yīn
解释:濮上:古地名。靡靡之音。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郑卫之音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
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郑卫桑间拼音:zhèng wèi sāng jiān
解释:郑卫:春秋时郑、卫二国;桑间:在濮水之上。指淫秽的亡国之音。
出处:秦·李斯《上书秦始皇》:“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靡靡之乐拼音:mí mí zhī lè
解释:同“靡靡之音”。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靡靡之声拼音:mí mí zhī shēng
解释:同“靡靡之音”。
出处:《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反义词
钧天广乐拼音:jūn tiān guǎng yuè
解释: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靡靡之音造句
1、现在有些酒吧尽放靡靡之音,真叫人讨厌。
2、有些歌舞厅不顾法律的规定,放些靡靡之音。
3、学校应该大力向青少年推荐优秀歌曲,以抵制靡靡之音对学生的侵害。
4、这首歌曾经被认定为是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播放。
5、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