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

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

2023-03-15 16:51657浏览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

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

孔子三十多岁时就开始收徒讲学,后来虽曾一度出仕做官,但周游列国时还是有学生跟随,教育仍是他的终身职志。他多年教学,生徒众多,其中有出身很不相同的人。

如鲁国大夫孟僖子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曾拜他为师,这是贵族子弟,却未见有多大成就。而孔子培养出的人才,更多的是平民甚至地位更低贱的人。

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如孔门四科中,孔子称赞德行好的就有颜回、冉雍,擅长言语和政事的就有子贡、子路等人,他们多是出身贫寒和原来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受教育后都成为“显士”,有很高的社会名望。

西周以来的教育体制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实行有教无类,从而打破了“官学”的垄断局面。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开创了学术下移和教育普及的新道路,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划时代的创举。

教育对象的扩大,意味着社会上有文化的人增多,而人民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对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5、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6、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

有教无类的成语寓意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践,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全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体现了朴素的教育平等精神。平等是教育制度、考试制度、教学授业和教师言行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个国家教育兴旺的基因。

“有教无类”不仅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招生、选拔优秀学生不容背弃的规则。成语告诉人们,无论是笨拙或聪明的、富人家或穷人家的、农村或城市的孩子,都应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享受平等的学习、深造条件。

贯彻这一教育平等原则,是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广出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教育道德的表现。

有教无类的成语运用

一、成文用法

“有教无类”指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紧缩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定语、宾语。

二、运用示例

1、唐·魏征《隋书·李德林传》:“有教无类,童子羞于霸功;见德思齐,狂夫成于圣业。”

2、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三六回:“安老爷是有教无类的,竟熏陶得他另变了个气味了。”

3、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高瞻远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下一篇: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