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哲学思想,其核心就是易,易就是变化。史记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经过长年的奔波和世事的坎坷,终于悟到了世间最大的道就是“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他下大力气研究并为弟子们讲授《易》学。
子在易的基础之上,继而总结出中庸的至道,其孙子子思总结而成篇章。中庸的思想就是针对世界永恒变化的应对之策。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世界时刻都在变化,你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得到的很快就会失去。人心、政局、时事都在不停的变化。怎么办?寻找动态的平衡,努力达到那个中间状态,以变应变,以中庸来应对易。
孔子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