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哪些方面写出了狂
1、“左牵黄,右擎苍”表现了出猎的词人威武雄魄的气势,抒发了词人豪迈的情怀。这里“牵黄”运用了李斯的典故。
2、“锦帽貂裘”,通过服装表现出猎者们的奋发精神,暗将他们比作汉武帝时屡败匈奴的精锐之师羽林军,体现了词人欲统兵出征,击败西北入侵之敌的心愿。这里是本词第二个典故。
3、“千骑卷平冈”表现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体现了词人对随从们的满意,也表现词人率军击敌、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这句中的“卷”字用得非常贴切。既表现了出猎者人数众多,又刻画了出猎者的气势;既写出速度快,又反映所向无敌的勇猛。
4、“亲射虎,看孙郎”。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用孙权的典故,词人是以孙权自比,指自己要像当年孙权的榜样,亲自射虎。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迫切心愿。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可见作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颇具文学底蕴。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作背景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杭州通制任满。当时苏辙在山东济州(今济南市)任职,苏轼为了跟弟弟相距近些,就请求调到山东。这年五月,朝廷派他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担任太守。当时密州灾情很严重。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十月,苏轼率领很多人马,到常山祭神祈雨。回来的路上,他和同僚们在铁沟附近举行一次习射打猎。这个活动激发了苏轼的豪情壮志,他用粗放的笔调,写下了气壮山河、光耀千古的爱国主义词篇《江城子。密州出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