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原名

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原名

2023-02-02 15:52731浏览

其原名为《峨眉山月歌》,唐代诗人李白所著。

思君不见下渝州全诗简介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而且这首诗对当时及后世的诗歌创作颇有影响。杜甫《江月》《月三首》、郑遥《初月赋》、苏轼《送张嘉州》、陆游《月岩》等作品都有明显的受到李白《峨眉山月歌》影响的痕迹。

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全诗赏析

前两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看是写景实则抒情,抒发离开故乡依依不舍之情,故乡熟悉的一切都已远去,只剩下故乡的月亮映入江水伴随着自己独行。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写出此行目的,就是要从三峡出川去争取功名。

但刚离开家乡,前途还一片迷蒙,所以对家乡父老和青梅竹马的思念之情尤其浓重,太让人忧愁,必须先排遣掉这“思君不见”的离愁别绪,才能轻松出行,一展抱负。

于是就有了第四句“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想法,因为渝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不会让人多愁善感的江湖城市,到了渝州自会让人乐而忘忧。既然家乡的人见不到了,与其带着愁绪出行,不如先到渝州去玩玩先把忧愁派遣掉吧。这样分析全诗,才逻辑连贯,意境隽永。

所以,李白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并不是简单的写第一次离开家乡要经过哪些地方,而是写离开家乡前要先到重庆,也就是渝州去玩一玩,以排遣思乡的忧愁。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渝州是什么地方

渝州是现在的重庆市。渝州是隋朝时设置的州,后改楚州置,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因渝水为名”,后遂以渝为重庆的简称。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今重庆地区的枳、江州、垫江建都。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截止2018年已有2334年历史。

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代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信州)、楚州的一个下属单位。

隋文帝开皇元年,以渝水绕城,改楚州为渝州,隶属信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夔州都督府辖区。

宋代,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渝州改为恭州。淳熙十六年,宋孝宗内禅宋光宗,光宗升之为重庆府。光宗先封恭王再登大宝,自认是“双重喜庆”,故称“重庆”。至此,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宋濂是什么官位 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是被贬到哪里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