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伤仲永伤的意思

伤仲永伤的意思

2023-02-02 14:45726浏览

《伤仲永》的“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伤仲永伤的意思

《伤仲永》的”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伤仲永的创作背景

天圣三年(1025年),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明道二年(1033年),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于是,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

康定元年(1040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伤仲永中作者的寓意

文章中”伤“字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伤“仲永被世人”捧杀“,当仲永才华初露时,”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邑人的行为,虽然其中体现了对小仲永的爱怜和赞誉,但由于所采取的方式不当,即宾客其父,钱财相赠。这样,不仅萌发了仲永父亲的贪财之念,而且扼杀了小仲永聪慧过人的天资,使之成为满足人们好奇之心的玩物,从而促成了仲永的逆转。

二、”伤“仲永父因”利其然“而”不使学“。仲永五岁时,天资聪颖,”指物作诗“,才能特异,受人称赞。可是他父亲以为奇货可居,把他作为获取钱财的资本。文中”父利其然也“一语的”利“下得很有分量,突出其父”不使学“的原因,并暗示人们急功近利对人才所带来的危害。

仲永不能学习,得不到后天的培养。知识当然不会有所长进,那么这位早年颇有盛名的”神童“,逐渐蜕变就是必然的了。为利是”不使学“的原因,而”不使学“则是智能每况愈下的关键,同时也是令人伤悼的基础。

三、”伤“仲永终于沦为平庸之人。文中作者以简明的笔墨,写出了仲永变”前时之闻“,已经是名不副实了。最后写七年以后,问及情况时,人们说仲永”泯然众人矣“。”泯然“是消失的意思说明仲永虽至弱冠,正处风华正茂之时,却智能全失,沦为众人了。

作者通过一”闻“、一”见“、一”问“,极为概括地勾勒出了仲永变化的清晰轨迹,有力地阐明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后天学习取得的。即使有仲永这样的天赋、”通悟“。如果”不使学“也将一事无成,沦为平庸之辈。至此,点明了”伤“字的旨意,表达了作者无比哀怜的感嘴之情。

由于”伤“字为全篇立骨,并贯穿始终,因而文中所摄取的材料构筑布局时,就可以”因题为局势“(刘熙载《艺概》),即以文章立定之意,来确定行文的章法。为了突出哀怜之情,作者有意采用了欲抑先扬的笔法。文章开头,先以褒扬之笔极写方仲永的”通悟“。

他聪慧过人,使家人、乡人都感到奇异,这是扬。此处的扬,为后文的抑作了有力的反衬。接着写其父的昏庸,为了图利而”不使学“,导致方仲永天赋的丧失。所以在最后的文字中,作者以自己的亲历亲闻,揭示出方仲永沦为庸人的过程,点明后天不学所带来的悲果,这是抑。

由于抑扬变化是在”伤“字的统摄下推衍而出的,因而一扬一抑的强烈对照,也就把作者的伤怜之意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了,从而为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天赋不可恃,学习是根本。这就使全篇文理显得极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言有尽而意无穷,给我们留下了反复思考的余地。

伤仲永的名家点评

1、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唐宋文醇》:劝学之意,婉转切至。为子弟者所宜诵。然学何学乎,宜先辨志矣。

2、清代沈德潜《唐宋八家本读本》:劝学之语,婉转切至。伤仲永,不独为仲永也。聪明子弟,宜悬为座右篇铭。

3、清代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金溪云林三十六峰乡人危太朴《云林图记》曰:”近崖山有神童峰,方仲永者实生其下,荆国王文公所作《伤仲永》是也。“余谓仲永始而通悟,终焉为泯然众人,见于荆公悼叹者详矣,则仲永何足以当是山之灵,而是山亦何乐藉仲永以受此名哉?予是以叹志者因荆公此文而附和之,而不知已失荆公所以垂戒之旨矣。

4、近代林纾《林纾选评古文辞类篡》:介甫之文,以盘折胜。末段用天人比较,极言天之不可恃。天不可恃,恃学耳。仲永唯不学,所以并没其天。逼进一层,即无天资,复不恃学,并众人亦不得为。造语极危惊,又极精巧。

5、近代毛庆蕃《古文学余》:受于天者不甚相远也,能亲师取友,则愚可明而柔可强也。不能亲师取友,所谓明强者几何矣。天地生材难,成材尤难,独仲永也乎哉!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春节给孩子压岁钱的意义 下一篇:大道之行也中的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