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的四大家包括哪些呢?下面为大家做出介绍
百家争鸣的四大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儒家,就是孔子创立的学派,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强调无为,强调小国寡民,修身养性。
墨家,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不提倡战争。
法家,法家创始人是韩非子,是几大家中唯一的提倡依法治国的大家。
据记载,至汉代(前206~220年)初期,以着作形式表述自己学术观点的有一百八十九家。汉代史学家将它们分门别类,归为十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在这十家之中,杂家、农家、小说家所讨论的问题很少涉及哲学。在这些学派中尤以儒、墨、道、法家四家影响最大。
百家争鸣景象的形成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着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着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