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纸上谈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纸上谈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2023-05-26 18:024683浏览

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纸上谈兵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括的典故。相传赵国有一位差不多与廉颇齐名的上将军赵奢,多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赵奢有一个儿子赵括,也读了许多兵书。他除了读书,还喜欢在家里向客人演讲兵法。

赵括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所以宾客们都赞扬赵括精通兵法,称赞他真是一个将门虎子。不知天高地厚小家伙,真的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自认为天下第一。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当时不少人都夸奖他,可是赵奢却不以为然。

他告诫儿子要多务实际,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为什么,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以极其严肃诓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而赵括却把它看得很轻率,这就一定要坏事。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典故

马谡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殷浩

殷浩(303年―356年),字渊源(因《晋书》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故改为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之子 ,东晋时期大臣、将领。

年少时期便极富盛名,因精通玄理,常与叔父殷融探讨《老子》、《易经》,此二人唇枪舌战间,最终都为叔父甘拜下风,可见殷浩其人学识与见解都超出了其年龄局限,异常的清明高远,看透世事万物。因此殷浩当时名声与赞誉极为盛大,被风流辩士们推崇至极高地位。

《世说新语》中记载,镇西将军谢尚极为仰慕殷浩,特此上门拜访。这回交流,殷浩不像往常口若悬河,句句精巧简练,却字字如珠,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效,且殷浩辩才时举止谈吐皆为文人雅士之谈,侃侃而谈,如清风徐来。

此时的谢尚生怕疏漏殷浩的金句,全神贯注,听得耳中记在心里,颇为费劲,一会儿功夫便汗流浃背。殷浩见其状,从容地命人递上冷帕为谢尚擦拭。殷浩仅年长与谢尚三岁,而谢尚竟礼遇殷浩如此,想必谢尚为殷浩头号粉丝了。

东晋时期,大将军桓温掌握政权,简文帝有意重用殷浩,试图培养其势力抗衡桓温,故桓温和殷浩二人不和,常常斗得鱼死网破。王羲之对此矛盾有意劝解,告诫殷浩大敌当前,隐逸国事为重,切莫与桓温意气用事,但殷浩并未听从。

为了与桓温争得口腹之快,消极桓温灭后蜀的气焰,殷浩毛遂自荐,上书领军北伐,简文帝也正有此意。然而殷浩实属文臣,口舌功夫了得,却仍是纸上谈兵,到了战场,换坏散去,暴露出了殷浩的自负,决策失误,用人不当,导致北伐军落败而归。

死对头桓温趁机落井下石,上书弹劾殷浩,殷浩被贬为庶民,流放信安。流放期间,殷浩常常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个字,以疏解心中烦闷。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 下一篇:程门立雪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