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的朝是早上的意思,此成语比喻人反复无常。此语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海陵集序》:“战国异甚士,一切趋利邀合,朝秦而暮楚不耻,无春秋时诸大夫事业矣。”这条成语,最初以地理形势作比喻。春秋战国时,秦楚两个强国对立,时常打仗,属地也不十分固定。
今西峡县西坪街这片古土,处于秦楚两国交界的中间地带,时而秦国军队过来,此地就属秦,时而楚国军队过来,此地又归楚,有时一天两变。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个地方在数十年中,一直处于拉大锯状态,人们形容此地的归属是“朝秦暮楚”。
在春秋诸侯各国争夺霸权斗争中,此成语又成为评论一个国家的政治立场的特殊用语。那些大国为了争霸,常常兼并小国,小国为了生存又常常看风使船,它们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又倒向楚国。
公元前318年,屈原建议楚怀王对外实行联齐抗秦,楚齐两国结盟,以对抗秦国,后楚国因故与齐国断盟,齐国派使者向秦国求和,秦昭襄王得知大怒,说齐国国君是个朝秦暮楚的小人,他的话不可信。从此“朝秦暮楚”之成语遂成为一条政治成语。
千余年来,古时秦楚交界之大坪(西坪古名大坪),随着社会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小邑,为了保护一方之安全,公元1640年,当地人们在此修建一个土寨,西城门上方刻“西接秦关”,东城门上方刻“东连楚界”,以示自古以来,西坪街西门外属秦,东门外归楚。现在这条成语又含批评之意,指遇事拿不定主意,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朝秦暮楚成语故事
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从这一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为止,共有254载的岁月。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你争我斗,到处爆发战争。比较大的诸侯国有七个,即秦、魏、韩、赵、楚、燕、齐,它们有“战国七雄”之称。在这七个国家当中,以秦国和楚国的势力最为强大。
秦、楚两国为了争夺天下之主的位置,经常打仗。当时,一些小国为了更好地生存,时而为秦国效力,时而向楚国靠拢,不知道到底忠于哪个国家。许多说客也是这样,时而替秦国出主意,时而向楚国献计策。北宋才子晁补之,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朝秦暮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