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024-03-13 15:581872浏览

“亦”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和用法非常丰富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法结构来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同时,也需要注意“亦”与其他词语的配合使用,以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的学习!

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亦,读音:yì

①<副>表示两者同样,可译为“也”、“也是”。《<论语>十则》:“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②<副>在疑问句中表测度语气,不译。《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耶?”

③<副>确实。《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④<副>用在复合句下一分句之首,表示转折,可译为“也”、“也还”。《芙蕖》:“及花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⑤<副>与“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也……吗?”《<论语>十则》:“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在文言文中,“亦”是一个常用的虚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通常,“亦”可以表示“也”、“同样”或“又”的意思,用于连接句子中的相同或相似成分,强调它们之间的并列或递进关系。此外,“亦”还可以用于表示转折或让步,常与其他词语配合使用,形成复杂的语法结构。

除了上述基本用法外,“亦”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亦”可以表示“仅仅”或“只”的意思,用于限制句子的范围或强调某个特定的信息。此外,“亦”还可以用于构成固定词组或成语,如“亦然”、“亦复如是”等,具有独特的语义和表达效果。

亦的释义

1.人的腋窝。

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注《说文·亦部》

2.副词。

①也;也是。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②又。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

③尚;犹。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④副词。乃;才。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诗·周颂·丰年》

⑤已;已经。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诗·邶风·泉水》

⑥仅仅;只是。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孟子·滕文公上》

⑦皆。

《大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3.连词。假如;如果。

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诗·小雅·雨无正》

4.助词,无义。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诗·召南·草虫》

5.实在;毕竟。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6.犹以。

濡其尾,亦不知极也。《易·未济》

7.通“奕”。

①大。

亦有高廪,万亿及秭。《诗·周颂·丰年》

②重;累。参见“亦世”。

8.通“易”。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 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列子·黄帝》

9.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

带有“亦”字的诗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

门外满车马,亦须生绿苔。——李贺《拂舞歌辞》

虽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小子忝枝叶,亦攀丹桂丛。——李白《寄上吴王三首》

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李白《寄上吴王三首》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桐仙人辞汉歌》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莫衷一是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