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2023-07-31 17:39559浏览

1、祭拜祖先。重阳节是4大传统祭祖节之一,为“秋祭”,这一天家家都要摆上祭桌,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同时,重阳节正是秋收的季节,也要感谢谷神的馈赠,希望保佑自己五谷丰登。

2、登高望远。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3、遍插茱萸。重阳节佩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或佩带于臂,或作茱萸香囊,或插戴于发,以避疫消灾。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茱萸节”。

4、吃重阳糕。在重阳节这一天,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北方人多喜欢在这一天吃葱花咸食或黏火烧,南方则喜欢吃重阳糕。重阳糕的做法多种多样,又叫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手巧的女人会把花糕作成9层,寓意重阳,花糕吃起来松脆甘甜。

5、共赏菊花。菊花是中国的名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菊花具有高洁、质朴的品格,才有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也写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饮菊花酒。古时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入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祈福祛灾的”吉祥酒“。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有人说它起源于西汉,也有人说它起源于东汉。南山老李认为,重阳节首先是远古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华夏五行学说的思维方式和记忆方式的表现形式,起源于古老的农业生产劳动程序和祭祀习俗等。

因为在西汉时期,黄老学说盛行,人们开始对九月初九这个特殊日子,有了”重九“、”重阳“的认识。这时也只是在贵族内部或者皇宫内,小范围内才进行的一些庆祝活动。到了东汉,才在神话故事的推动下,成为了一个广泛的节日。

时间到了唐代,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便被定为官方节日。在重阳日,正是深秋时节,菊花独放,更受唐人喜爱,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唐人在重阳节,常常会邀好友赏菊,置酒赋诗,其乐融融。人们还会外出登高,”菊花须插满头归“成为民间流传很久的习俗。直到后来的宋元明清,也都基本延续了唐代的一些习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无穷乘无穷一定是无穷吗 下一篇: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