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孩子是否生病很简单,但是拆穿孩子很可能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甚至还会刺激到孩子,导致他们产生叛逆心理。保持冷静,温和的和孩子沟通去套话,了解导致他装病逃学的真正原因。
首先父母要及时观察,看看孩子是否真的为身体不适产生的疾病症状,千万不要轻易的下判断孩子为装病不想上学,这样不仅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对疏远亲子关系,导致孩子将来不愿意和家长进行沟通。
有的孩子不爱上学可能与缺乏学习兴趣有关,尤其是一些孩子不爱学习的科目,这样都会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发生,所以父母要多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避免训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适当的鼓励孩子。
当孩子说不舒服,不想去上学时。有时你明知孩子是装的,怎么办?有时我们对待孩子的问题,常常容易陷入一种困境走不出来,就是总想着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利害关系。一般道理,上学了的孩子都明白不用反复唠叨。
而利害关系则涉及到经历、经验、切身感受,自己没体会的说再多也没什么感觉。而且唠叨多了,孩子一定会嫌烦、反感,且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如捂耳朵、心不在焉的摆弄东西、给你打岔等等,父母看到这种反应,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的唠叨还好,如果意识不到,还会怒火中烧,甚至爆发出来。
与孩子相处的很多问题,它并是不像是数学解题那样,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标准答案及推算公式,非要分出是非对错。里面涉及到亲子关系、情绪、状态、孩子的性格、能力、承受力等等很多方面的因素。
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不想上学的时候,但当家长发现孩子装病的频率太高,就要思考造成孩子抗拒上学的原因了。造成孩子不想去学校的原因百百种,可能是因为课业上遇到挫折,导致孩子对学习缺少热忱,或是因为在学校交不到朋友,甚至遭到同学排挤欺负等等,都可能是孩子不想去学校的主因,父母必须了解背后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
当孩子抗拒上学,这只是冰山一角!当孩子不断以虚构的疾病抗拒上学时,其实是在向大人释出求救的讯号,他或许碰到了困难,却不知道怎么向家长开口求助,只好选择用装病这种消极的方式逃避。
家长可以跟学校老师聊聊平时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是不是在人际关系中碰到什么困难?若是课业方面的问题,父母也要怀疑孩子可能有未被诊断出的学习障碍。他表示,曾经遇过一名孩子在短时间内不断装病避免上学,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孩子不喜欢学校的老师,在父母同意之下转学后,抗拒上学的情形便大幅改善。
若孩子单纯因为想偷懒而装病,提供一个有趣的小技巧,那就是让请假在家变得无聊,禁止孩子吃零食、不让孩子看电视或玩手机,跟他们说好生病就是要多休息,相信这样无聊的假期能够打消许多孩子装病在家的念头。
1、家长要爱学习,爱读书
孩子都是最强的模仿者,对世界都是好奇的,有什么学什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孩子。所以想要孩子爱学习,家长也要做到爱学习,经常说多读书的好处,跟孩子讲一些有趣跟新奇的故事,并告知都是看书知道的,这样孩子自然就爱学习,多看书了。
作业是孩子日常学习中的一部分,有些孩子因为某些原因会出现没有完成作业的现象,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或者惩罚,不愿意去上学,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引导?
孩子作业写不完不想上学怎么办
1、在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乐趣,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适当的奖励和赏识是很有用的。比如完成了作业允许孩子更多时间的玩耍。和孩子达成协议:允许孩子做一会作业,玩一会,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2、面对孩子,鼓励孩子承担后果。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犯错要承担后果,要尽量积极补救——比如可以陪孩子在家完成作业,然后送孩子上学,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要求老师酌情处罚。
然后晚上回家问问孩子老师是怎么处理的,以后有什么打算,是否需要父母的监督提醒。总之,孩子要学会面对错误,承担结果,吸取教训。
3、养成好的做作业习惯。作业在晚饭后进行,对孩子的作业效率是不利的,因为饭后人都容易困,注意力也不集中。要养成在晚饭前写作业的习惯,每天都固定一个时间段,坚持下来,形成习惯。
孩子因为老师的体罚造成了不敢去上学,其实对于孩子来讲,学校里面吸引他的东西很多,并且对于孩子来讲,他们也知道读书才是他们的唯一事情,但是竟然被老师体罚的不敢去读书,我觉得家长最好的办法抓紧举报这位老师。太气人了。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第1个问题,那就是不能让老师在体罚孩子了,对于孩子的身体伤害,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有时候重有时候轻,但是对于孩子的心理伤害却是无法限量的,这种伤害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造成,甚至孩子的一生都会因此啊,显得更加悲催,不能成功。因此我觉得第1件事情就是终止老师的这种错误行为。
第2个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改变孩子现在的心理状态,造成孩子现在恐惧学校的这种状态,如果不改变的话,对于孩子来讲,最终也是一个不利的影响,因此我觉得家长尽可能的去改变这一个状态,如果需要专业人士的话,应当去咨询一下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或者心理学专业的人士。
第3个问题,应当抓紧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当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天天出现错题的这种情形,应当不是一天两天,为什么家长没有帮助学校,或者让学校帮助家长改变孩子的这种学习成绩呢?因此我觉得,连孩子的现有学习成绩状态也是一个非常必须的过程。
鼓励孩子做的更好,就不会挨打了。现在的老师有的用戒尺打手什么的,孩子怕痛,还怕失面子。孩子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挨打被同学耻笑。家长要帮助孩子挽回丢失的自信心。先送孩子去学校,让孩子跟老师谈谈,让他不再害怕老师,在老师面前多鼓励孩子。私下跟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从心理方面好好调整孩子的学习心态。
看老师怎么打的,什么原因,打的凶不?
中国是全社会的焦虑,家长、学校、社会天天在孩子耳朵边上咆哮:成绩成绩成绩!为了成绩,孩子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成绩好,孩子的任何要求家长也竭尽全力满足,人为的创造出一个失真的成长环境。可是,孩子也是人,更不用说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渴望寻求自己、成为自己,但现实是,他们活在真空中,缺乏现实感和存在感,一边是高压,一边是自己内心你的不服气、不甘心,渴望跳出眼下被压制的环境,去认识真正的世界。
家长要有远见、要有慈悲之心,你现在越把你的孩子当成“人”看,他就越有希望尽快走到你希望的“正轨”当中,并且是心甘情愿,还会对父母有感激之情。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不必担心没有你的设计孩子就一事无成。教给他做人的起码道德和奋斗的精神,有正规地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每一个生命自热而然会发出灿烂的光芒。”
我认为压力再大,也不会压到孩子不去学校上学的地步。孩子不去学校上学一定另有其因。家长应该好好地和孩子坐下来敞开心扉谈一谈,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孩子不去学校上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这一棘手难题。
这里谈几种可能的情况:
情感上出现问题。早恋期间对方出于某种原因突然提出分手,或者向对方表白遭到拒绝,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面子上过不去,万念俱灰,失去学习的动力,于是逃避现实,选择辍学在家。
成绩太差,基础空虚,听课如听天书,身在教室心在室外;而各科老师却施加压力,一再逼迫。整天面对的是“题不会做”和“满耳批评指责”。孩子觉得实在不能呆在学校,没有读下去的必要了,自然选择回避。
在班级里面,就会有一些孩子在充当“透明人”,这种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并不爱说话,存在感很低。孩子如果一直学习成绩差,并且性格有点内向的话还是比较缺爱的,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不想上学。面对这种孩子,家长要怎么教育呢?
孩子成绩差不想上学怎么办
1、要想改变孩子成绩差的情况,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家长的情绪和态度往往决定了整个家庭的氛围,一个天天抱怨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概率是悲观的,对生活没有热情的。要想孩子乐观好学、积极向上,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多说积极乐观的话,而不是消极的否定和喋喋不休的抱怨。
2、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家长在平时总是这么跟孩子说:“我辞掉高薪水的工作,就为了时刻照顾你,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居然就用这么点成绩来回报我?”这种说法会不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时刻对父母抱有深深地愧疚感,这样反而不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反而是变相给孩子施压,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孩子就厌学不想上学了。
3、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家长既要帮助孩子成绩,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解决不了,家长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又给了孩子安全感。孩子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有勇气去挑战,因为他们知道,无论结果怎样,父母永远是自己的后盾。
4、孩子的成绩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差,直接开骂,其实对于成绩差的孩子来说,过度的斥责会让他们更反感学习不想上学。其实家长只要感到孩子正在努力了,就可以采用鼓励法,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反馈,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从学习力也能够得到表扬和成就感,自然会爱上学习。
孩子不想上学,是老师的错吗?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家园共育,是培养孩子的重要途径。但辛勤的园丁素质参差不齐,他们也是普通人,要客观地正确看待。当孩子说老师特别凶,不想上学时,家长要格外重视,坦然面对,解决问题分三步走:
一、肯定孩子的做法
孩子能把事情说出来,这是对家长的信任。还善用外部资源,想积极地解决问题,应该得到赞赏。“我很高兴你来告诉妈妈,这是很明智的做法,能保护自己,也说明你信任我。能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吗?”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不听话,最会阻断沟通,达到相反的效果。17岁男孩跳桥自杀,其中就隐藏着无法好好说话的悲伤。良性的沟通是科学育儿的第一步,这样的共情一般很容易勾起孩子的谈话欲望。让孩子的情绪尽情释放,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二、帮助孩子直面感受,并悦纳其感受
在孩子倾诉的过程中,安静专心地倾听,并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哦,原来是这样”。适时说出孩子的感受:“老师说话这么凶,你一定觉得很受伤吧。”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愿望:“真希望我就是你的老师,对你温柔地说话。”告诉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我看得出你很生老师的气,希望你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而不是撒手不管。
三、体察老师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