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高中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高中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2023-07-23 11:211227浏览

上了高中尤其是高三,压力大那是必须的。很多同学会出现心情不爽的状况,整天被这样那样的问题所纠结。表面上看很正常,其实这是心理上出现了状况。

一、作业忒多,做不完怎么办

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后,不管什么程度的同学应该多少都会感觉任务完成有些吃力,并且在老师留的任务和自己的安排中产生了矛盾心理。

这时同学们可能会有这些想法:“这么多,我一定做不完了,老师罚我怎么办,应付吧;总有人能做完,我效率太低了,我一定考不过他们了;甚至是我不做了,爱咋咋地。”

二、考试总考不好怎么办

高中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同学们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三、我没别人聪明,很笨啊!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四、不知为什么,我老爱走神

生活在校园里,我们每天面对的不只是学习,也需要处理人际关系和其它原因的心理波动。当然,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心理会为学习省下许多精力。可是我们必须承认,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无法很好地处理与老师和周围的人的关系。这时如何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呢?

五、完了这节课又白上了,啥也没听进去

高中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

2、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

3、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六、烦死了,怎么天天考试!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一些高中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备考。

七、郁闷!我的成绩就是好不了

高考前,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备考复习还是需要的。有些同学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因而也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

八、压力很大,很焦躁,难以进入学习状态!

尤其进入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一步步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同学们自己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题等对高中生而言,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他们不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

高中生心理问题之早恋

所谓早恋,指高中生过早地发生或发展着的恋爱现象。判断是否早恋的依据大致有两点: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高中生早恋心理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高中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对策:开设高中生心理专题讲座,引导他们在注意生理健康问题的同时,积极、主动和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无疑是很重要的。而这种讲座的内容则应该多针对一些高中生往往觉得难以启齿的心病,如:爱情的正确处理等等。

高中生厌学心理

厌学是高中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的高中生在有很多,他们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厌学心理是一个很严重的情节,要尽早解决高中生厌学心理。

对策:要引导高中生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品质、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在学习中扬长避短,从失败中吸取积极的教训。这样不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还能应到高中生走出验血的心理误区,而且对今后的工作成就和社会适应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帮助。

高中生考试焦虑

高中生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以担心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受个体的认知评价、人格因素和其他身心因素制约的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高中生中,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18%。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对策:高中生要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这样就不会有考试焦虑的心理现象了,因为该会的都会了,自然就不会焦虑。全面学习不仅有利于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培养高中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不会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高中生的叛逆期有哪些现象

总会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现在上高中了很叛逆,说几句就撂挑子走人等等之类的话。其实这就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高中生正处叛逆期,有很强烈的独立意识。这时,作为家长就需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去探索,去成长,做好孩子坚实的后盾就好了。

高中生的叛逆期有哪些现象?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高中生的叛逆期怎么管教?

1、走进孩子内心

解决问题,要从根源上找方法,一味打压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根本不能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要想改正孩子的错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做到多沟通,才能实现愉快教育。

2、简短有力的沟通

简短有力的沟通,能够节省很多时间,而且孩子不会因此反感。父母的唠叨,其实就是一种强迫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必须要听自己说的话。却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很多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唠叨时,心里都是十分的抗拒。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可以收集好放到一起说,平时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家长可以忽略。

3、尊重孩子,接纳叛逆期

进入青春叛逆期后,孩子的自尊心随着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的增强而愈发明显,孩子们对事情开始有了自己得见解,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理解,这就是他们自尊的体现,因此我们不要随意否定孩子,而是应该带着包容的心去接纳孩子的不同,慢慢地你会了解孩子的行为,会发现他的闪光点。在被认可、被肯定、被鼓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更加自信,会更有同理心,会更有尊严并懂得尊重他人。

4、学会倾听,求同存异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少说多听、多反馈,拿出耐心和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他的不满情绪,认真回答他的每一个问题。或许孩子的想法、问题并不成熟,但我们要允许这些不成熟声音的出现,不要把它当做动摇家长威严的威胁,但当你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后,他也会卸下心防去相信你。

5、以身作则,成为榜样

进入高中后既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要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原则,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先做好自己,比如闲暇时间放下手机培养一个兴趣爱好,读书、写字、运动等,给孩子做个表率。

同时,家长以身作则不能只说大道理,我们要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对长辈尊敬,对孩子信守诺言,父母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相信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

18岁女孩心理有问题会有哪些表现

18岁孩子正是处于青春期,又是成年的过渡期,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孩子在情感上的激荡、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

18岁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有经常和自己的父母顶嘴,甚至还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和自己的父母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会和父母有一些过激的行为。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是两代人的年龄代沟的问题,就需要两代人彼此来互相包容互相磨合了。

18岁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心烦意燥,不认真听讲,对别人的意见出现过激的反击,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积极性,懒散的状态,沉迷于手机游戏中,跟父母的语言会逐渐出现烦躁,甚至语言冲突,代答不理的状态,无缘无故的跟父母发脾气,好像对生活无所依靠的感觉,这都是18岁的男孩和女孩说出现了逆反心理状态。

变得倔强任性。如果孩子从小比较乖巧听话,但是到了青少年时期,突然对一些事情很固执,倔强,并且任性,非要达到目的或者别人认同才能善罢甘休,就是出现了叛逆的一个比较典型的表现。

学习变差不听话。很多原本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到了青少年,会渐渐退步,有的甚至学习一落千丈,而且对于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不置可否,这可能是出现了一些心理异常和兴趣异常,要引起家长重视。

不断捣乱。对于比较调皮的孩子来说,家长可能已经习惯了,但是对于比较温顺的孩子,出现捣乱,让长辈和老师头痛的现象,就要引起注意,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而出现的叛逆现象,多关注心理问题才能解决。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紧张、烦躁,每天忧心忡忡,安静不下来,同时可能会伴随各种躯体不适,比如头晕、头痛、恶心、出汗、脸红,有可能会出现社交恐惧等。出现心情压抑,开心不起来,悲观、消极、自卑、自罪、自责等,

重组家庭的女孩子都有哪些心理问题

在重组家庭长大的女孩情绪可能会不稳定,一部分原因是女孩可能见过亲生父母吵架的场景,所以会下意识模仿父母的情绪模式。

另一部分原因是女孩在重组家庭中无法得到如同原生家庭一样的呵护,所以通过闹情绪、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重组家庭的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一般会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情感脆弱,敏感多疑,优柔寡断。不愿意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容易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

言语行为小心谨慎,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性格内向,自卑,甚至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叛逆,攻击性行为增多。在学校不服从老师的教导,在家不听从继父母的管教。

过度的依赖家长或朋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的主观看法,附和他人,安全感低。

当然,这一切问题的产生,也跟大人的关爱不足有关系。尤其是对那些在重组家庭中没有得到正确对待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

其次,也有的在原生家庭中被忽视的孩子,在重组家庭中,如果得到足够的关爱,会心理变得健康起来。

我有个朋友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在原生家庭中被忽视,因为缺乏父爱而变得自卑孤僻,甚至有些自闭。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母亲带她离开了她的亲生父亲,又重组了家庭。

重组家庭中的父亲,对这个孩子非常好,视如己出,关爱备至,渐渐地孩子脸上又有了笑容,又恢复了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应有的青春与活力。即使后来母亲在重组家庭中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而这个父亲并没有减少对原来那个孩子的爱,现在一家四口甚是幸福。

所以说,孩子幸不幸福,不在于是不是生活在原生家庭中,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对孩子的爱是否足够。当然,重组家庭的孩子,肯定比一直生活在原生家庭中的孩子更缺乏安全感,需要重组家庭的父母以及原生父母都付出更多的关爱,才能消除孩子的戒心,才能让孩子重拾快乐!

离异家庭的男孩子都有哪些心理问题

离异家庭男孩性格缺陷长大了会有恋母情结,毕竟缺爹少妈的,得不到母爱或者父爱,会有恋母情结,也会胆小怕事,怕人家说他是没妈的孩子,心里比较脆弱,还有心眼比较小,叛逆的很,所以要过早的去引导开导他,不要让他误入歧途,就很难改正。

单亲家庭的男生往往会可能比较自卑,比较内向,甚至可能会有点抑郁。这样的男生老实本分,不善于和别人交往,甚至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总是会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且特别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和别人交流。这样的男生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也非常容易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

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内心总觉得家庭的破裂也有自己的责任,于是心有愧疚。也会因为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在学校或者集体中认为自己是另一类人,这种内心的强烈不安全感,导致盲目的自卑怯懦。同时,自卑的人格也隐藏着极度自负的人格特征。

他们太过好强,不能接受批评,不允许自己输,更不能忍受别人的嘲笑。随之引起的阴暗、暴力、退缩、嫉妒等心理就会因为自己的认知的改变逐渐偏离正常的行为模式。有些孩子本身很优秀,虽然生于离异家庭,他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会因为某一优势而产生极度的自负心理。

当孩子受到的爱、教育、性别影响都不完整时,不利于孩子正常性格的养成,除了性格孤僻,沟通障碍外,抚养孩子的一方如果心理过度依赖,还会产生男孩偏女性化,女孩偏男性化,当然这也不是普遍现象,在于陪伴养育他的家长是否能够正确引导。如果父母离异沟通良好,互不伤害,也不会让孩子产生认知障碍。

因为缺爱,这些孩子在青春期时期能否得到正面指引很重要。否则在他们小时候遭受过创伤的心理下产生放纵感情的行为。可能开始抽烟喝酒,甚至依赖毒品、滥交、厌学等行为。而成人后,在感情上容易动心也不容易信任对方。一方面想抓住点什么,一方面不停的转换试探。强烈地渴望家庭温暖,又特别害怕成为父母的翻版。

其实,离异家庭的孩子大多数还是独立而坚强的,只是在他心里总有些伤口不能愈合,如果遇到一个真心对待他的人,也可以打开自己新的世界,过得幸福快乐。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里总是不完整的,不论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如果单亲家庭的孩子是父亲抚养的,因为没有母亲细腻的关爱,可能性格会粗暴一些。如果是母亲抚养的,性格会更阴柔一些,缺少男性的阳刚。所以还是尽量不要离婚。否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

没有爸爸的男孩子都有哪些心理问题

没有爸爸的孩子可能心里有时候会很不是滋味,当他看到身边的好朋友同学的爸爸的时候会很羡慕,当别人议论到自己的爸爸的时候他也会很羡慕或者心里有些失落,不过既然没有爸爸,那作为妈妈就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在孩子身上,多陪伴孩子,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

其实缺少父爱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各位爸爸一定要慎重。儿童心理学家关颖指出:缺少父爱的孩子常出现许多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缺少父爱的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能力较弱,他们经常会有忧郁,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因为父爱是孩子最渴求的两种感情之一,跟孩子情绪管理息息相关,一旦缺乏就会使情绪波动较大,孩子缺乏安全感,并有种种负面情绪。

在现实中,那些从小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往往更加自卑。如果是女孩,可能变得不自信,如果是男孩则少了阳刚之气,显得更加胆小怯懦。

前几年有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小学校园被校园欺凌的孩子中,有70%是来自缺乏父爱的家庭。因为许多人都是欺软怕硬,缺少父爱的孩子显得比较软弱,所以容易成为受害者。

当一个家庭关系中爸爸经常缺席,则妈妈要时常代替父亲的角色,但其实男性跟女性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妈妈如果代替爸爸的角色很容易出现问题。

孩子们天性敏感,面对大包大揽的妈妈肯定会心有不满,所以容易跟妈妈的关系闹僵。而且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什么事都由妈妈管理说了算,也会导致性格上会比较偏执。

爸爸一般性格坚强,做事果断,更能坚持,所以缺少他的陪伴,孩子的性格会“缺钙”,导致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一般来说,爸爸充当家里的“万能修”先生,家里的水电或其他小开关有什么问题,爸爸经常会出马,并三两下搞定。

如果爸爸少出现在家庭中,孩子学不到这些,他们的自理能力会变差,更加笨拙无能,甚至对生活上许多事一窍不通。

其实爸爸在家庭中象征着力量,这种力量不单体现在物质保障上,更体现在对孩子精神支持和行为引领上。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父母配合、优势互补。

缺少母爱的男孩子都有哪些心理问题

一个从小缺乏母爱的男生可能会有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比较差、自尊心不足,到了长大以后在人际关系中缺乏比较安全感,可能会不重视缘份,容易被伤害。

他们不相信任何人,觉得所有的人都会离他而去、弃他于不顾。他们性格怯懦,自卑,缺少自信,讨厌热闹,喜欢独来独往所以有一些孤僻。

他们渴望被关心,渴望拥有爱,但是又对得到的爱充满怀疑,会疑神疑鬼,患得患失。

他们骨子里因为缺少母爱而变得极度自私,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却不会爱别人。

这是最为常见的缺少母爱的孩子的性格特点,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妈妈,也就没有人可以倾诉,父亲一般不太会关心孩子的心理,长期以往孩子会变得内向和孤僻。

由于缺乏母亲的正面引导,在很多事情上,孩子做事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会犯错,也不太会和人打交道,不懂得社交的技巧,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在和周围小朋友的接触中,缺少母爱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别人都有妈妈就我没有的想法,这种想法会从困惑、迷茫、羡慕逐渐演变成极度,就此形成很强的嫉妒心。

缺少母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一种独立的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他们可能会变得过于依赖自己,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关爱。这种过度的独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自私的行为。例如,他们可能会拒绝与人分享资源,或者在团队合作中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成员的需求。

此外,缺少母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缺乏安全感。由于长期缺乏关爱和支持,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值得被关心和爱护。这种自卑感可能会使他们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强大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孤立和自私。

由此可见,母爱对我们的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要特别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能够受到母亲最真挚的母爱和安慰。

缺少母爱的女孩子都有哪些心理问题

缺少母爱的女生通常会表现,比较自卑,情绪不乐观,渴望得到爱,缺乏安全感,也会很少与别人沟通,想更需要别人的关怀和关注,希望从别人的身上得到一些关爱。

从小缺少母爱的女生,有可能会自卑、敏感、不安全感强,情绪落差大,脾气不好,不够温柔,不相信别人,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不知道如何体贴别人。性格不够开朗,有一些孤僻,心理状态有可能会有抵触,不愿意和别人接触,有防备心理吧。

但这个只是片面而言,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这还和女生紧密接触的周围环境有关,如果紧密接触的是一个有温暖、有爱、能理解、有包容的环境,那么女生也许会表现的阳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社交恐惧,一般情况下从小缺少母爱的女孩很容易出现恐惧社交的性格缺陷,不善于交际,这类女孩子可能给人不合群的感觉。其实女孩子的内心都是细腻,敏感,做事情总有一些怯懦,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她们以后的发展。

产生叛逆,心情烦躁当女孩子心情烦躁的时候,会和陌生人发生冲突,连自己的家人也会发生冲突。女孩子缺少母爱可能是母亲对女儿不关心,对女儿太放纵,导致孩子的脾气变大,父母的话不听,对其他人的态度冷淡。

自我封闭防备心强,有许多女孩在缺少母爱的环境下成长性格会变得不爱讲话,戒备心很强。她不愿意对别人敞开心扉,不愿意让别人窥探到自己心里的内心世界,那是因为从小没有在有关爱的环境下长大,她们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就害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得到批评,会害怕失去自己的东西。

母爱的缺失对人际交往的顺畅是一个巨大的阻碍,这样的孩子很难和他人形成稳定且友好的关系,她们大多数是自私的。虽然不能排除,其中有于之相反的人,可是谁知道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母亲的爱,教会我们要无私的对待他人,可以稳定而持久的做一件事。

对于平时缺少母爱的孩子,一定要倍加的给予关爱和关心。她们是没有安全感的,同时她们的心思也是比较细腻的,尤其是当面对同龄孩子都有妈妈陪伴的时候,她们的内心也是更加的脆弱。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给他更多的心理关怀。精神关怀以及食指上的行为关爱,让她们感受到家庭的妈妈的存在。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高中生失恋家长怎么开导 下一篇:高中生心理压力大怎样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