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公卿,汉语成语,拼音是bái yī gōng qīng,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白衣公卿是什么意思
白衣公卿bái yī gōng qīng:唐代推重进士的称号。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白衣公卿的造句
白衣公卿造句如下:
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白衣公卿,读音为:[bái yī gōng qīng]。
释义为: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白衣公卿的来源
白衣公卿这个词源于唐代,那时的人们极为看重进士一职,认为这个职位是走向官场、成为宰相的必经之路。白衣公卿一词中的“白衣”指的是平民百姓,而“公卿”则是指高级官员。因此,白衣公卿的意思是指虽然没有官职,但有着相当于高级官员的地位和声望。
在唐代,进士们往往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他们不仅有着高尚的品德和才华,还有着为国家、人民尽忠尽力的决心和信念。因此,白衣公卿这个词也代表着一种崇高的荣誉和敬意。
除了白衣公卿这个词,还有一些类似的词语也用来形容那些虽然没有官职,但有着崇高声望和地位的人。例如,“白衣秀士”、“白衣大士”、“白衣先生”等。这些词语都代表着一种崇高的敬意和赞誉。
在现代社会,虽然科举考试已经被废除,但白衣公卿这个词仍然被广泛使用。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更代表着一种崇高的荣誉和敬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白衣公卿的例子,例如那些虽然没有官职,但有着高尚品德、卓越才华、崇高声望的人。
总之,白衣公卿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敬意,代表着虽然没有官职,但有着相当于高级官员的地位和声望。它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更是一种对人的赞美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