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内写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本诗阐述作者的茅草屋被秋风所破导致全家遭雨淋的煎熬经历,表达了自己内心感叹,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的境界,是杜诗中的典型之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谁写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为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在成都草堂所作。这一年正是唐九节度使围攻相州大败后的第二年,战争还在各地继续进行着,人民流离失所。杜甫在经历了十年悲辛潦倒的长安生活后,又经历了五六年“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生活。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重要作品,也是历代传颂的名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面对山河破碎的忧国忧民之情、面对社稷崩溃以及时代苦难的痛心之情、面对苦难的同时还心怀天下之情。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