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刻画了送别过程中的传情细节,用凄凉的景色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南浦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二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并渲染出了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指南面的水滨,在古诗词中与“长亭”一样,常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楚辞·九歌·河泊》中提到“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也曾写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送别的时间又是在秋天,更值西风瑟瑟,落叶飘零,倍增离别的忧伤。
诗的后二句,则描述了送别的场景,用平平淡淡的语言,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动人心弦。
离开的人一步一步走远,却频频回头,每次回头“一看”,令送行的人“肠一断”,酸楚之情跃然纸上。作者为了掩饰自己的情感,大声喊道:“你安心地走吧,不要再回头了!”而他内心的悲伤,已经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地步。
南浦别的作者是谁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少年时经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802年,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又罢校书郎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等职,在任期间,除草拟诏书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22年,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晚期的白居易在洛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于846年8月去世,赠尚书右仆射。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南浦别赏析
这首诗名为《南浦别》,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由于这首实在太经典了,后人把送别又称为“南浦之别”。诗中提到的南浦,泛指南面的水边。由于诗中没有出现时间地点,已经无法考证白居易到底在哪里送别好友。诗中出现了两个叠词,强调了送别时不舍的感情,读起来回味悠长。
白居易写诗,言语质朴,表达真挚,不喜欢掩饰自己的真性情。他巧妙地使用叠词,除了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让感情表达更加细腻。真挚而又细腻的白居易,写出了这首流传后世的送别佳作。
在南浦送别好友,眼中是荒凉景色,心中是悲伤不已。一阵西风刮过,吹拂水边的枯枝,让送别的场景充满悲戚。白居易和朋友道别的时候互相约定,一旦离别就不要再回头遥望了。回头看一次,就像肝肠寸断那么难受。路上多加小心,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回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