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山中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山中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3-08-25 14:201294浏览

《山中杂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作者热爱自由闲适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山中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中心思想: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由闲适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2、注释: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窥:从缝隙中看。檐:房檐。

3、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山中杂诗的作者是谁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山中杂诗赏析

这是吴均《山中杂诗》中的一首。这首小诗主要是写景。四句诗,一句一景,每句都可单独成画,作者的闲适之情幽隐其中,如贯珠之线,把四幅单轴小画联成一幅绝妙的薄暮山居图。

首句描写山中暮霭。

这一句炼在“见”字。“见”字不为看见之见,应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来烟”,指徐徐飘来的晚烟。这一句虽纯是写景,但一个“见”字,可以让我们生发出许多联想:诗人徜徉于明山秀水之中,却神逸方外,超然冥渺,心境完全沉融于大自然中,而至于忘我之境!“见”字的奥妙之处,在于山际晚烟是诗人于无意中得之。诗中着一“见”字,意境全出。

次句描写林中落日。这一句炼在“窥”字。落日西沉,又有竹林阻挡,山中人自然是看不到太阳的。但久居山中之人,自有用观察太阳来判断时间的方法,那就是竹林中散碎的光线和竹林投射在地上的斑驳身影。一个“窥”字,诗由超然物外的“无我之境”而转换到以我为中心的“有我之境”。

从这句诗中还可以体悟到诗中之我沉迷于山水之景而“忘我”后,又被晚霭惊回的怅惘和时间意识的回归。结构上,又自然地引起了后两句。

第三句描写倦鸟归巢。这一句妙在“檐上”。“鸟倦飞而知还”,“日暮鸟投林”是自然法则。曹植曰:“归鸟赴乔林”。就连返朴归真的陶渊明也是“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而诗中之鸟却归于“檐上”之巢,岂不有些荒诞吗?否。“檐上”筑巢,可见人居与鸟巢归一。

人鸟相处相融,互为亲邻,这正是魏晋以来不少人追求的“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庄子《山木》),“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类并”(《庄子《马蹄》)的回归自然、物我合一的理想境界。

第四句描写山居之所的云霞之景。这一句从上句的“檐上”轻轻一带,移向檐下之窗。这句不仅点明了山居之高,与云霞相接,更重要的是描写了一幅极生动形象而又真切奇异的画面:似乎云霞不是缭绕窗前,倒象天上的白云晚霞都是从窗户中喷吐出来的。

杜甫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一个“含”字让后人称绝不已。这首诗以窗之高写傍晚时分云霞的涌动,而用一“出”字描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句诗,以诗人的视线为摄象点,点化暮霭、落日、飞鸟、云霞入诗,诗人形象隐约其中。这幅山居薄暮图中融注的是诗人回归自然、物我合一、得境忘我的适意之情,从而使一句一景的写景诗浑然天成,不可句摘。这首诗的形式和写景抒情的手法,可以说是唐代王维等人写景小诗的先导。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夜叶赛宁的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下一篇:故都的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