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读不厌,汉语成语,出自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
百读不厌什么意思
百读不厌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厌:厌烦,厌倦。突出人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同时也用来引用书或者其它东西很吸引人,让人爱不释手,看见了就希望拥有它、观赏它。
出处是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用法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褒义,用于喜爱读的书或文章。
百读不厌的近义词
手不释卷:释:放下。卷:书本。手总是拿着书。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出处是《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百读不厌的反义词
1、索然无味: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2、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烛一样。形容文章、语言等枯燥无味。也作“味如嚼蜡”。
百读不厌出自哪个典故
苏东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
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
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百读不厌的造句
1、那本书要言不烦,令人百读不厌。
2、这些都是我百读不厌的好书。
3、这本书写得真好,让人百读不厌。
4、我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百读不厌。
5、他用全部时间写成了这本令人百读不厌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