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常用于学习方面。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触类旁通是什么意思
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后,就可以推知同类的其他事物。也作“触类而通”。
拼音:[chù lèi páng tōng]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触类旁通近义词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问牛知马、知一万毕、问羊知马、以微知著、闻一知十、推而广之、融汇贯通、自学成才、一点就通、一通百通
举一反三拼音: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以微知着拼音:yǐ wēi zhī zhù
解释: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以微知著拼音:yǐ wēi zhī zhù
解释: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
出处: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知一万毕拼音:zhī yī wàn bì
解释: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
融会贯通拼音:róng huì guàn tōng
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触类而通拼音:chù lèi ér tōng
解释:见“触类旁通”。
出处:《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问牛知马拼音:wèn niú zhī mǎ
解释: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问羊知马拼音:wèn yáng zhī mǎ
解释: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闻一知十拼音:wén yī zhī shí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触类旁通反义词
一窍不通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
解释: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触类旁通造句
1、只要稍微指导,她便可触类旁通,真是孺子可教耶!
2、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例题,就是要我们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会触类旁通,这样学起来才不会吃力。
5、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名校的教学经验和卓有成效的训练、复习、应考方法,利教便学,精要实用,使学生出浅入深,触类旁通,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6、了解设计模式,更多的应该着重于学会其设计思想,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地步。同时,这也是发展新的设计模式的需要。
7、我们要掌握一些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
8、设若有人从旁指点一二,以他聪颖才智,自能触类旁通,届时无论外功、内功,再也难不倒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