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衣冠禽兽什么意思
衣冠禽兽:穿衣戴帽的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畜生一样的人。
衣冠禽兽的近义词
魑魅魍魉:魑魅、魍魉:古代传说中的鬼怪妖精。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出自《左传·宣公三年》:“螭(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衣冠枭獍:行为恶劣如同禽兽的人。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人面兽心:外貌是人,心肠却像野兽一般。形容品行非常卑劣,行为非常凶残。出自《汉书·凶奴传》:“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行同狗彘: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出自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牛鬼蛇神:长有牛头的鬼,身体像蛇的神。原比喻诗句虚幻怪诞而有浪漫气息。现多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出自唐·杜牧《李贺诗序》:“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衣冠禽兽的反义词
正人君子: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出自《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志士仁人: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也作“仁人志士”。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衣冠禽兽的来历典故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
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乡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 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死谏,武死战”的从政理念被贪官佞臣彻底颠覆。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
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