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学论语的意义和价值

学论语的意义和价值

2023-02-06 16:10607浏览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论语的体例是什么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学论语的意义和价值

1、仁和之道有助于中华民族和平发展,成为发达的现代文明之国。仁和之道将推动各种文明通过对话不断接近,用爱心消除纷争,促进和解。

孔子思想的精华在于发现了人性中仁爱之心,提倡经由忠恕之道将这种爱心去爱亲友,爱他人,爱万物,推动社会走向太平。中国需要孔子,仁和之道将使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成为发达的现代文明之国。

世界需要孔子,仁和之道将推动各种文明通过对话不断接近,用爱心的温暖消除纷争,实现和解。孔子的仁和之道,来自人性,导向文明,它不垄断真理,能够包容多元文化,将来必定大放光彩。

2、儒家思想就有足以贡献给人类社会的极为宝贵的伦理资源。儒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使其不断依据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回应时代的拷问,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从而在开放中获得复兴。

以礼教为基石、以五常德(仁、义、礼、智、信)和五常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主要内容的儒家道德规范,不仅具有建构社会秩序、约束个人行为的功能,它还有激励人、感召人、凝聚人、教育人、指导人的多种作用,能够培养人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合理的角色定位,学会正确的待人处世。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仁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人,汉族江右民系。陆九渊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3、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白杨礼赞是象征还是托物言志 下一篇:白杨礼赞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