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陶渊明远离官场的三大原因

陶渊明远离官场的三大原因

2023-02-03 17:481898浏览

官场黑暗,陶氏子孙遭到迫害;公务繁重,却无法展现才能;又是个体对群体的逃离。

陶渊明远离官场的三大原因

1、官场黑暗,陶氏子孙遭到迫害

陶氏在魏的时候算是大族,但是后来没落了,在官场上经常受到排挤。一些豪门大族经常编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来罢黜陶氏子孙。除此之外,他们还对陶氏子孙的行为吹毛求疵,丝毫不放过他们的任何的有失礼节的行为。

所以,陶渊明的父亲还有其他的一些陶氏成员选择归隐田园,不问国事,因为在官场上很难有他们的立足之地。陶渊明对长辈们的处境和做法也是颇有感触。

2、公务繁重,却无法展现才能

陶渊明曾经两次进入官场,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田园生活。陶渊明从小就有志向,看到家族的衰落,他也是想着重振家族往日的辉煌,他每次进入官场都有这样的想法,然而世种不如愿。

他在当吏的时候,杂务十分多,而且很多都是不用怎么用到才华的事情,都是一些琐事。不仅如此,他还要管理一些农田上的事情,他干的活特别多,感到十分辛苦。这样子还不如自己种田,于是他选择了辞职。

3、个体对群体的逃离

关于群体,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作过很好的分析:我这个主体的眼里,他人是客体;而再他人的眼里,我又成了客体。与他人相处,就必须把自己置于客体的地位,这就是矛盾与共在。他更说了一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陶渊明无法忍受这种矛盾,他选择了逃离;农村居民散落为户,他的自我主体保持了独立、完整、自由。

陶渊明弃官归隐的诗

饮酒·其五

朝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成为官员的陶渊明并没有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中的官员生活有着很大的区别。他本来以为自己当上官员就可以将自己的才华,用到治理国家的事情上去,让自己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当上官员后,他发现官场生的人并不是都像他这样,一心一意的为着自己的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想凭借自己的职位,然后偷偷的从里面捞钱,来满足自己肤浅的欲望。

所以陶渊明对待官场的态度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生性烂漫自由,厌恶官场的倾轧和勾心斗角。即使为了生计不得不做了彭泽县令,后来也毅然辞官开始“晨兴理荒秽”的生活。陶渊明共有六次当官的际遇,其中有五次也确实当上了官,只是当官的时间比较短,官当得比较窝囊罢了。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五十步笑百步的启示 下一篇:渔家傲秋思选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