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零丁洋为什么叫零丁洋

零丁洋为什么叫零丁洋

2023-02-02 14:263823浏览

零丁洋亦作伶仃洋,在广东省珠江口外,内伶仃岛和外伶仃岛之间。鸦片战争前,伶仃洋和伶仃岛曾被英美侵略者的鸦片贩子用趸船和快艇强占,成为对我国进行鸦片走私的跳板。

零丁洋为什么叫零丁洋

零丁洋现称伶仃洋,因零丁山而得名。这个名字应该是出海的渔民所取,出了这里,大海茫茫,孤苦伶仃的感觉油然而生。

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又称零丁洋、珠江口。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公里,南达香港、澳门,宽约65公里,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现代汉语定义“洋在海外围”,而古汉语不一样,很多水就是“洋”。所以,至少从宋代开始,这里就叫做零丁洋。

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文天祥20岁时中状元,公元1275年任赣州知府。当时元兵大举进攻南宋,文天祥在江西募义军北上抗击,声名大振。1276年,他以右丞相枢密使的身份出使元营,慷慨陈词,坚强不屈。可气的是腐败的南宋朝廷却又暗中派人前去求和,文天祥被元军扣留。元军押送他经过镇江时,他乘夜逃脱到福建,重新招募将士,辅助宋端宗再次起兵抗战。1278年,他在广东海丰遭到元兵袭击,兵败被俘。次年,降元宋将张弘范逼迫文天祥给保卫崖山的宋将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严正拒绝,把自己写下的《过零丁洋》一诗展示给张弘范,表明自己宁愿殉国,决不投降的意志和决心。

《过零丁洋》诗中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后,宋军在崖山战败,南宋灭亡。元朝统治者对他百般折磨、软硬兼施,但始终未能得逞。

文天祥被元军囚禁在燕京(今北京)的狱中后,始终大义凛然,威武不屈。1283年,文天祥从容就义。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精神,却一直感染教育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过零丁洋的鉴赏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明志诗。全诗的情境,有如在残阳雄关折戟沉沙的背景上,于一阵阵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苍凉氛围中,有黄钟大吕兀地如雷贯耳,动地而来,壮烈而辉煌,焰耀古今。

首联高度概括了自己被俘前所经历的“辛苦遭逢”。“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圣人着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文天祥举兵抗元,四年转战,尽管他率部力战,但终因“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而奋发刚断之义少”,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虽艰苦卓绝,然屡屡失利,最终“干戈寥落”,官兵星散,自己竟被元人擒获。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颔联紧接首联,以对现实概括而形象的描写,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痛。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昰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

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国势已无可挽回,厄运亦不可逆转,对一个怀抱天下的爱国志士来说,再没有比这更悲哀、更沉痛的了。

颈联继而从颔联的“破碎”与“浮沉”生发开来,以对两件令人痛心的具体情境的感慨,强化了诗人内心的隐痛叙写。一件是一年前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那仓皇惶恐的一幕,似在目前。另一件是此时身在囹圄的处境。

昔日将士同仇敌忾协力抗元的情景已不复存在了,眼下只有文天祥一人,孤苦伶仃。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作为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只身在押,正经过零丁洋,故自叹伶仃。这里“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诗人决心以死殉国,但是,诗人的死亡意识并不是凄楚哀伤的,而是从容壮烈的。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这联壮语感召了后代多少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

由于结尾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至此,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爱国志士与诗人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过零丁洋是一首什么诗 下一篇:伤仲永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