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羽扇纶巾跟谁有关

羽扇纶巾跟谁有关

2024-11-27 16:06488浏览

羽扇纶巾跟周瑜和诸葛亮有关。

羽扇纶巾跟谁有关

“羽扇纶巾”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原文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在这首词中,苏轼将赤壁之战的功绩全部都归功给了周瑜,根本没有诸葛亮任何关系,“羽扇纶巾”的形象也专属于周瑜,形容周瑜运筹帷幄,在赤壁大胜曹操,平定了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建立了丰功伟绩。

但在南宋文学家曾慥的《类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记载:“武侯与宣王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

其中的武侯就是诸葛亮,宣王就是司马懿,其中对于诸葛亮的装束形容,与羽扇纶巾十分类似,所以,诸葛亮也有着羽扇纶巾的形象。

当然,苏轼在文学界的地位远胜于曾慥,苏轼的词也更多地被后世所熟知。而且,苏轼形容周瑜羽扇纶巾的时间点更加靠前,所以,在古代文学中,“羽扇纶巾”一词更多的是代指周瑜的。

不过在现代人的基本观念中,“羽扇纶巾”更多的是代表着诸葛亮。因为随着影视剧的发展,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多数停留在影视剧中。

因为《三国演义》有着拥刘贬曹的倾向,所以诸葛亮也被刻画得更加传神,需要羽扇纶巾的形象来衬托,所以在影视剧中拥有羽扇纶巾形象的是诸葛亮,而周瑜则是跟普通将军一样身着铠甲出现在战场之上。

我们也能够发现,苏轼和曾慥都生活在宋朝,而《三国演义》则是创作于明朝。所以,苏轼和曾慥的说法可信度更高。

羽扇纶巾各是什么

1、羽扇

是指用鸟羽制成的扇子,当然,这种扇子不只是用来扇风乘凉、拍蚊子苍蝇的,更多的是一种服饰搭配品、高档工艺品。

否则,诸葛亮不会一年四季、室内户外,羽扇不离手。

当然,不是所有的禽鸟羽毛都可以制作成羽扇。除了常用鹅毛之外,还有雉尾、鹤尾、雕翎、鹰翎、孔雀翎等。当然还需精心挑选、梳洗、剪裁、配对成型。羽扇以柄居中,两侧的鸟羽呈对称状分布,一般每侧十羽。也有十余羽至二三十羽。

由外而内,第一羽至第五羽依次称为:“千金”、“合度”、“阔度”、“大屏”、“二屏”,其余的都称为“刀翎”。鸟羽一般以竹签或金属丝贯穿翎管,编排成形。扇柄一般用竹、木,高档的用兽骨角、玉石、象牙、玛瑙、檀香链。柄尾贯穿丝缕,或坠流苏。

羽扇在汉朝末年流行于江东,原因之一便是,它是江浙一带的传统特色工艺品。蜀汉诸葛亮、晋朝大臣顾荣,都有手持白羽扇指挥军队作战的佳话。晋朝的江南名士陆机、傅咸,写有《羽扇赋》。

2、纶巾

是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是扎束头发的常用装饰。据说这种头巾装束是诸葛亮发明的,因而又名诸葛巾。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而轻易不剃发须,否则就是不孝,还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道德侮辱。

男人用“冠”即帽子、女人用荆钗簪子之类的,整理约束头发,避免散乱。加之,劳动人民耕作、户外活动时,会佩戴头巾来遮阳、挡尘。于是,古代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头巾样式以及冠服制度。

例如秦始皇统治时期,按照阴阳五行理论,自以为得水德,于是规定衣服旄旌节旗都崇尚黑色。因而当时的平民以黑巾覆头,也就有了“黔首”之词,指代平民。纶巾则是头巾的一种,这种头巾用青丝带编成,把头发裹束,再戴上“冠”即帽子,显得庄重、雅致。

羽扇纶巾的造句

1、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在想像中,你哥哥是个赳赳武夫,怎知见时却羽扇纶巾,很有儒将风采。

3、戏台上诸葛亮的打扮,少不了羽扇纶巾。

4、羽扇纶巾笑谈间,千军万马我无懈,伪面君子三尺剑,狼火烽烟我敷衍,生于乱世行不言,功过不求谁来鉴,灯为谁点脂为谁添,任谁来笑我太疯癫。

5、诸葛亮即使在战场上也是羽扇纶巾,儒雅从容。

羽扇纶巾的典故

《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

《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痛定思痛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篇:昨夜小楼又东风的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