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元素周期表第8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第8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2024-11-27 16:062558浏览

元素周期表第8周期有50种元素,因为第八能层有s.p.d.f.g能级,其中S能级能容纳2电子,p能级能容纳六电子,d能级能容纳十电子(四五周期),f能级能容纳十四个(六七周期),第八周期将出现g能级,九轨道十八电子。

元素周期表第8周期的概念

第8周期元素是排列在元素周期表第八行的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的推测,这一周期应该有50种元素。因为第八能层有s.p.d.f.g能级,其中S能级一轨道,能容纳2电子,p能级三轨道,能容纳六电子(第一周期只有s,第二三周期s.p),d能级五轨道,能容纳十电子(四五周期),f能级七轨道,能容纳十四个(六七周期)。

第八周期将出现g能级,九轨道十八电子,所以能容纳50种,所以该周期最后是168号。从119号到168号,其中121到138号是g区元素。元素119号至124号,都尚未发现,然而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已经给它们命了临时名字。

扩展元素周期表理论超越元118要素(超过7期,或行7)。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七个周期是已知的和证明,最终与原子序数118。

八周期表是由Glenn T. Seaborg在1969年提出的。 IUPAC定义一种元素,如果其寿命超过10年,存在14秒,这是它为核心形成一个电子云的时间。在这个地区没有元素的合成或自然界中的该第一元素可能有原子序数121,从而将系统名称121号元素。

在这一地区的元素有可能是高度不稳定的放射性衰变,并有非常短的半衰期,虽然元素126被假设是在一个岛屿的稳定,是耐裂变,但不α衰变。还不清楚超出预期的稳定的岛屿有多少元素在物理上是可能的,无论是8期是完整的,或如果有一时9期。

Richard Feynman指出,相对论狄拉克方程最简单的解释是与电子轨道在z > 1 / 137α≈下面一节中所描述的问题,这表明中性原子不存在超越untriseptium,和元素周期表基于电子轨道因此打破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更严格的分析计算的极限是Z≈173。

它是未知的多远的周期表,可能超出已知的118个元素。格伦T.西博格建议尽可能最高的元件可以在z = 130,而Walter Greiner预测,有可能不是一个最高的元素。

所有这些假设的未被发现的元素命名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系统的元素名称标准,用于创建一个通用的名字直到元素已被发现,确认,并正式批准的名称。这些名字通常不使用在文献中,并被他们的原子数。

因此,164号元素通常不被称为“unhexquadium”(IUPAC系统命名),而是“164元”的符号“164”、“(164)”,或“E164”。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原子半径的规律

(1)除了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原子的半径也会随之增大。

2、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规律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规律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规律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规律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规律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8、热稳定性规律

同一周期自左向右依次增加,同一族自上而下减少,与非金属元素电负性变化规律一样。

元素周期表是什么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过渡元素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18族。

由于周期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作为分析化学行为时十分有用的框架。

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于1869年总结发表此周期表(第一代元素周期表),此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

归纳起来主要有:短式表(以门捷列夫为代表)、长式表(以维尔纳式为代表)、特长表(以波尔塔式为代表);平面螺线表和圆形表(以达姆开夫式为代表);立体周期表(以莱西的圆锥柱立体表为代表)等众多类型表。中国教学上长期使用的是长式周期表,即维尔纳式为代表。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氨气溶于四氯化碳吗 下一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