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的寓意是: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囫囵吞枣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囫囵吞枣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囫囵吞枣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囫囵吞枣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囫囵吞枣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成语典故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
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嗓子。”
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囫囵吞枣造句
1、囫囵吞枣地吃食物是个坏习惯。
2、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3、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4、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5、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6、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7、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8、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9、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10、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