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杯水车薪是寓言故事吗

杯水车薪是寓言故事吗

2023-06-01 11:18702浏览

杯水车薪不是寓言故事,是成语故事。

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的区别

1、地域不同

寓言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寓言故事,比如国外的《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而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的。

2、真实度不同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

3、故事用语特点不同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活灵活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语故事的用语特点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

杯水车薪来源

杯水车薪出自于: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杯水车薪”。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战国时代,诸侯之间战争不断,百姓遭受着暴虐的统治。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为主导思想,主张推行王道,反对霸道,呼吁当时的统治者实施“仁政”。他带着学生,到过齐、宋、邹、鲁、滕、梁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孟子希望实施仁政的主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要求,但在当时诸侯混战的条件下是难以推行的。有一次,他的学生就这个问题提出了疑问。

孟子回答说:“仁一定能胜过不仁,这就好比水一定能扑灭火一样,是不容置疑的。如今有些行仁的人,好像用一小杯水去救一车柴草燃烧起来的火焰,那当然是不会成功的;如果因为这杯水没有扑灭火焰,就认为水是不能扑灭火的,那么这些人实际上就和暴虐不仁的人相同了,结果连他们原先已行的一点点仁也会消失的。”

孟子用“杯水虽然不能扑灭车薪之火,但水毕竟能灭火”这个浅显的道理作比喻,说明“仁一定会战胜不仁”。然而,尽管他奔走几十年,还是没有能够在诸侯中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杯水车薪提出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杯水车薪的薪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