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是自黄帝后,在黄河流域我国相继出现的三位品德和才能兼优的部落首领。
尧舜禹谁的功劳最大
尧的功劳最大,因为他继皇帝后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在德和绩方面对于后人更有表率作用。
尧,姓伊祁,或说姓伊、祁,名放勋,又称陶唐氏,唐尧,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今江苏高邮县西北或天长市高邮湖区附近)。
尧的品德和才能俱是无与伦比的。历史记载:“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他举荐有才能的人,使得“九族既睦”;考察百官的政绩,奖罚分明,使政务井井有条;同时疏导部落之间的关系,人民得以安宁,“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春风化雨,可以说开创了更清气正政治的先河。另外制定历法,“敬授民时”,有力的推动农业发展。
舜的品德和功绩更多体现在用人方面。传说他善于用人,起用尧时代没有起用的“八元”、“八恺”,使得他们各自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还教化“四凶族”之称的帝鸿氏的儿子浑敦、少皞氏的儿子穷奇,颛顼氏的儿子梼杌、缙云氏的儿子饕餮,使得他们的行为受到约束。
另外,舜能够使得各官发挥最大才能,如命禹治理水土;命弃负责农业;命契教化人民;命皋陶管理刑法;命垂发展百工;命益推广山林;命伯夷传扬礼仪;命夔发展音乐和教育等。
禹的才能更多体现在勤奋和治水上,在外辛苦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好水患。
尧舜禹的故事
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古称河东地区)。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他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山西的西南部。
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
《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尧帝并非要将部落交给舜,而是要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惜后来却被舜发动政变给囚禁致死,而他的儿子丹朱也被舜给流放了。后来的舜禅让给禹也不是真的,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舜也并非主动传位,而是被权臣禹放逐远方而死。
事实上,在同一时期里的《韩非子》对于尧舜禹的禅让,同样持否定的态度,据《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由此可见《竹书纪年》里面关于尧舜禹传位的说法并非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