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七步诗是什么类型的诗
五言古诗。
古典诗歌的种类,按照体裁分,有古体诗(包括乐府歌行)和近体诗(或称今体诗)。唐人吧前代所产生的诗体称为古体诗,把唐代所产生的新体诗称为近(今)体诗。
如按每句言数(一字为一言)分,则有五言、七言和杂言是。把言数同体裁结合起来分,则又有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近体,七言近体。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即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一般是八句,绝句是四句。
如:魏——曹植的七步诗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其称帝后,曹丕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曹丕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就属于古体五言六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赏析
曹植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这是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之事的悲愤与斥责。
七步诗千百年来使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道德上对曹丕多怀厌弃,并一定程度影响到在文学上对曹植、曹丕的评价。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郭沫若在史实与文学的方面,对“抑丕扬植”提出反对。他认为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曹丕占有开山地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并认为南朝梁·刘勰的评价:“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是较为公允的。
七步诗故事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其称帝后,曹丕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曹丕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