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对身心产生负面影响。长大后可能会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身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打会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伤害。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恐惧或愤怒,导致心理创伤和情绪不稳定。
长期遭受身体或精神上的虐待,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他们会丧失自己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孩子本应从爸妈那里得到更多的关爱,却时常受到打骂,这会让孩子们感受不到幸福的所在,慢慢的他们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变得淡漠,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会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会很怯懦,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是小心翼翼的。
做错事情,就要被打骂,这是经常被打骂的孩子约定俗成的“规则”,所以,他们的内心从来就是很怯懦的,不敢放手去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的处理事情,担心自己一旦犯错就会被惩罚。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听话的没主见,要么特别叛逆。
为了不经常被打,孩子们会想方设法的迎合爸妈的要求,慢慢的,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这样压抑着自己的成长,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而有些孩子,因为自己经常被打的缘故,他们也会变得脾气暴躁,叛逆不听管教,甚至对外人的也是充满了敌意,这样的孩子,也会在负面的情绪中迷失方向。
爸妈教育孩子,讲求的应该是“以理服人”,打骂暂时可能是会带来一定的效果,可时间长了,打骂孩子的弊端就会层出不穷,影响孩子正常的成长。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我从不相信那些声称“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这样一种信念上的诚实。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地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
我们可以从书中以及我们周周围的人群中看到,优秀孩子的家长,他们一般都很民主,遇到事情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探讨解决,非常讲究方式方法-----最基本的态度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只是就事论事,决不牵扯其他,当然更不可能打骂。他们取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不需要他操心费力。
我觉得不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都是一样的。小孩不听话不一定都是坏事,要看他的本性如何,如果本性善良正直且很有主见,那这小孩长大了肯定坏不了。而如果小孩己学坏且很顽固,不听家长的教训,那就要注意了,任由他发展长大了很可能变成不良公民。
“不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虎气更足。
听话的孩子,一般大人叫他干什么,他就会去干什么,遇到困难也只会求助于父母。长大之后,这种性格也没有得到转变,遇到事情一般表现为唯唯诺诺,不能勇敢独立面对。相反,“不听话”的孩子遇事表现是虎气很足,能够给别人一定的威慑力,不会任由别人欺负。特别是,“不听话”的孩子如果长大当了领导,一般都比较有威信。
“不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更有个性。
“不听话”的孩子一般都是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长大后思想上更不容易受他人影响,具有自己主观判断能力,做起事情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般这种做人做事很有个性的人,在职场上容易受到领导的赏识,也更加容易成功。
“不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更有魄力。
“不听话”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遇到事情很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前怕狼,后怕虎”,做事较为果断,表现为很有魄力。在工作中,或者在战场上,遇到突发状况,往往就需要这种干事有魄力的决策者。因为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决策者还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就非常容易贻误战机。
当然,“不听话”孩子也需要有底线,做父母需培养孩子“底线思维”意识,无论谁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否则终将“一失足成千古恨”。
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会出现这三种结局,家长要引起重视。
1、孩子会遗传暴力行为
暴力是可以遗传的。父母喜欢打骂孩子,用暴力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学会暴力。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当他们长大后,当他们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本能地选择他们最熟悉的暴力。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触犯法律。
2、孩子变得唯唯诺诺
孩子长时间在父母的高压下生活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这样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折磨,会让孩子变得谨慎、顺从、不敢说出来、不敢反抗、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没有主见,不会争取,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在社会上很容易吃亏。
3、孩子成为窝里横
对孩子打骂的家长通常也有家暴的行为,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后面对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成为窝里横,外面怂的人,这对婚姻关系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很多家长会发现,在孩子犯错后,如果一直对他们打骂,虽然看似他们认错了。但是事实上,他们在以后的时间里,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恨得家长牙痒痒,由此可见,打骂教育是错误的,同样一味的打骂,也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所以我们家长要避免打骂孩子。
孩子总挨打会影响性格吗
会的,总挨打玩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是存在缺陷的。如果家长经常打孩子,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胆小、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问题,还会引起他们严重的抵触和叛逆。不仅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反而适得其反。打孩子会让孩子认为家长在发泄愤怒,同时也会让他们觉得暴力可以解决问题,从而滋生弱肉强食的想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我们都说孩子是按照大人的模样刻出来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比较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家庭来说。很多时候家长在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会亲眼目睹,或者家长把这种暴力用在孩子的身上,自然孩子也会遵循父母的这种行为,动不动就会非常烦躁,而且脾气也会很暴躁,遇到一点小事的时候,就想用打架解决问题,所以,父母们不妨看看,自己孩子的脾气是否也是随了自己。
因此,在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的时候,家长可以悉心的教导孩子,教孩子各种道理,但是不能过于打骂孩子。因为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脾气方面还容易养成暴躁,烦躁的性格。由于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一种错觉,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来得到解决。所以,孩子会慢慢养成脾气暴躁,经常会牢骚满腹。
孩子犯错后家长如何教育合适
1、孩子做错事时,妈妈要淡定
孩子不愿意认错,很大可能上是害怕受到惩罚,这是他通过之前的体验总结出来的。唠叨和斥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他寻求各种途径掩饰错误。因此,孩子做错事情时,妈妈要以平常心对待,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全面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跟他一起思考如何进行补救,并付诸行动。
2、倾听孩子的想法
对待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犯了错,家长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出主意,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迫给孩子,迫使孩子去接受,按照你的意见来处理问题。不妨听听孩子的想法,这样做孩子不会有抵触心理,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下次遇到这种事情,就不会束手无策。
3、家长要和孩子谈心
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示弱、学会感谢和道歉,表达足够的诚意。家长要耐心和孩子谈自己的感受,并告诉孩子随便发脾气带来的坏影响,让他们知道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虚张声势地发脾气也不能掩盖事实的真相。如果孩子们理解父母的意思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了事情,父母就要对孩子表示感谢。
一般将来时在将来某一时段的动作或状态,或将来某一段时间内经常的动作或状态的时候用。
一般将来时什么时候用
一般将来时常常和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如:tomorrow(明天), next week(下周);in the future(将来)等。一般将来时由助动词shall(第一人称),will(第二、三人称)动词原形构成。美式英语则不管什么人称,一律用will.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动作或状态,或将来某一段时间内经常的动作或状态。
一般将来时的结构
一、常见结构
wil /shall+动词原形(否定句在will/shall后加not)这种方法一般单纯地表示将来某个时间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will用于各种人称;shall只用于第一人称。例如:I will / shall go to visit him next week.下周我将去拜访他。What time shall we go there tomorrow? 明天我们几点去那儿?
be going to+动词原形be going to 相当于一个助动词(其中be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与它后面的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用来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以及计划、安排和打算要做的事。
例如:There is going to be a football match this afternoon.今天下午将有一场足球赛。
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k. 我将要去公园。
二、常用结构
用于“I expect, I'm sure, I think, I wonder等的宾语从句”中。Don't worry about the exam. I'm sure you'll pass.不要担心这次考试,我确信你会通过的。
用于祈使句和陈述句中。Work hard and you will succeed.如果你努力,就会成功的。
与表示时间或条件的状语从句连用。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he arrives.他一到我就通知你。
三、基本结构
1、主语+will shall+动词原形
2、主语+am is are+going+to+动词原形
3、主语+am is are+to+动词原形
4、主语+am is are+现在分词
注:之所以不用be是因为这是一般将来时,而be还包括过去式的was、were
四、其他结构
1、be to do sth.表示计划安排发生某事或用来征求意见。
2、be about to do sth.表示即将、立刻、马上做某事。
3、be doing(瞬间性动词)现在进行时表将来。可用词有:go, come, arrive, die…等。
一般将来时和将来进行时的区别
一般将来时和将来进行时的区别在于表示状态不同、语法结构不同、以及具体用法不同。前者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动作或状态,后者在将来某一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一、状态不同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动作或状态,或将来某一段时间内经常的动作或状态。而将来进行时表示要在将来某一时间开始,并继续下去的动作。一般用延续性动词表示。
二、语法不同
一般将来进时通常表示的是对将来事实的简单陈述。而will+V.(一般将来时)除表示时间概念外,还带有感情色彩。将来进行时则表示在将来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的事情。
比如:汤姆明天愿意割草。Tom will cut the grass tomorrow.
汤姆明天将正在割草。Tom will be cutting grass tomorrow.
三、用法不同
将来进行时表示在将来某一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比如:The minister will be giving a speech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部长将就国际事务发表演讲。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春是朱自清什么时候写的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文章节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作品鉴赏
散文《春》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二节写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起的作用;第三、四、五、六节分别写春草、春风、春雨以及在春天活动的人们;第七、八、九节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渐次排比,讴歌春天,使作品气势迭起,也使整幅春景图更加丰润。
《春》鲜明地表现出田园牧歌式的清新格调和欢快情绪;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春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逝世,享年50岁。
春的语言特点
1、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
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
2、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
春的创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到1937年期间。1929年10月,朱自清送夫人武钟谦回扬州养病,同年11月26日,武钟谦去世,时年仅32岁,遗下三子三女。这个期间,正值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牧歌式的抒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背影是朱自清什么时候写的
《背影》创作于1925年,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朱自清背影的经典句子
1、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背影》
2、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3、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朱自清《背影》
4、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乃至衣袂的微扬,裙幅的轻舞,都如蜜的流,风的微漾。——朱自清《背影》
5、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朱自清《背影》
6、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朱自清《背影》
7、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朱自清《背影》
8、我也曾几度在花下徘徊:那时学生都上课去了,只剩我一人。暖和的晴日,鲜艳的花色,嗡嗡的蜜蜂,酝酿着一庭的春意。我自己如浮在茫茫的春之海里,不知怎么是好!——朱自清《背影》
9、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10、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朱自清《背影》
背影写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背影的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
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代表佳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什么时候
1661年3月30日-1662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
郑成功从哪个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
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从荷兰殖民者那里成功地夺回了中国的领土,捍卫了国家的土地与尊严,解救了在殖民者手下受折磨的台湾人民。不仅如此,郑成功的行为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了,历史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在这里扎根发展,将大陆的文化带入台湾,使中国的文化基因深刻地印在台湾人民的血液中,增强了台湾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都有莫大的贡献。
丘逢甲先生评价郑成功“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又说他“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确实,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功绩,应当被世人铭记、学习。
郑成功人物简介
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突然暴病而亡,年仅38岁,子郑经嗣位。初葬台南州仔尾,后迁葬于故乡南安的覆船山。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
1661年2月,郑成功开始了收复台湾的第一步,在厦门跟手下的将领开了个“吹风会”,会上,郑成功正式宣布了他的计划:“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力排众议,在留下儿子镇守厦门后,便毅然亲率由400艘战舰、2.5万名官兵组成的大军,从金门料罗湾起航,浩浩荡荡踏上了披荆斩棘的征程。
当郑成功的大军在当年4月22日抵达澎湖后,突遇狂风暴雨,他们只得被迫滞留当地,而这样一来,他们的军粮也出现了短缺的局面。面对这一困境,郑成功果断决定逆风起航,在风雨飘摇中行进,并于4月30日迫近台湾大员。
1661年7月5日,一支由10艘战舰、700名士兵组成的荷兰援军赶到,但随即遭遇风暴,撤出了战场,好像是上天给苦苦支撑的荷兰人开了个玩笑。当年9月16日,荷军增援舰队再次会合热兰遮城守军,发起了对郑军的反攻,却惨遭守株待兔的郑军重创。由此,荷兰人彻底断了反败为胜的念头,龟缩在城中不敢轻举妄动。
在苦熬了数个月之后,终于受不了了的荷兰殖民者开始举白旗了。1662年2月1日,荷兰在台湾的长官揆一正式在投降协议书上签字。由此,历时8个多月的复台之战,彻底胜利,而被荷兰人侵占了长达三十八年的台湾也终于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现代很多的年轻父母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就会对调皮的孩子大发雷霆,尤其是孩子的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若是孩子的母亲经常发脾气,对孩子的影响就会很大。那么,母亲脾气暴躁易怒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母亲脾气暴躁易怒对孩子的影响
1、沉默寡言
父母易怒,孩子随时随地都会小心翼翼,生怕犯错。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小世界才觉得安全,因此变得不善言辞,沉默寡言。
2、优柔寡断
这些孩子从小到大,大事小事一概由父母说了算,从来没机会自己做决定,所以长大之后必然出现“决策恐惧”。遇到问题很难做出选择,更难发表任何意见。面临必须自己决定时,总会焦虑发作、内疚不已,生怕招来麻烦。
3、孩子容易变得怯懦、自卑
孩子长期和易怒的父母在一起生活,性格会变得十分怯懦,做事情畏畏缩缩。总是小心翼翼的和别人相处,生怕自己做错每一步,惹得对方不开心;哪怕做错一件很小的事情,也是十分有负罪感,就会不断地向对方道歉。
同时,也会伴有自卑的情绪,总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去关注,永远只把自己放在角落里,因为在家庭中的时候,他们就没有被关怀的感觉,总是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时间长了,就会有一种自己不如别人的"错觉"。
4、极度的缺乏安全感
孩子周围有易怒人群的存在,除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是由父母的爱呵护而来的。易怒的父母通常不会和孩子很亲近,自然,也就缺少了爱的呵护,这也就进一步导致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
孩子自身失去了被爱的感觉,就会对整个陌生的世界感觉到恐惧,这就是典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了。除此之外,孩子缺乏安全感还表现在,即使别人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他也会担心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5、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脾气特别暴躁的家长,总是喜欢去批评孩子,并且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善于讨好他人的人。这样的孩子是特别可怜的,也很容易成为其他人欺负的对象。母亲脾气暴躁易怒对孩子的影响,各位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中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当自己快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当前的环境,这样能够尽可能的让坏情绪被压制下去,同时要及时的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们应当想一想,孩子平常乖巧的时候。再帮助孩子去解决当前发生的问题,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替自己的命运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