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登鹳雀楼是指哪里的楼

登鹳雀楼是指哪里的楼

2024-03-06 09:41261浏览

鹳雀楼的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登鹳雀楼是指哪里的楼

指的是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鹳雀楼初时因其视野开阔,登上楼顶则有凌空而小天下之感,故名云栖楼。又因黄河流域有一种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似“鹳雀”的鸟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上,后称鹳雀楼。

《登鹳雀楼》全诗

【原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全诗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登鹳雀楼》全诗赏析

《登鹳雀楼》是唐朝王之涣写的,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并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更远的天际,于是他就要“更上一层楼”去。

这首诗思想内容深刻,境界开阔,同时写出太阳落山、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色。前两句写景色之美,后两句抒发胸怀壮志。全诗朴素自然,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登鹳雀楼》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一742年3月25日),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脍炙人口而称著。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他的诗今仅存六首,以《登鹳雀楼》、《出塞》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 下一篇:春夜洛城闻笛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