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孩子没有责任感的表现和原因

孩子没有责任感的表现和原因

2023-11-22 10:441112浏览

责任感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不管是做什么,都会非常的消极被动,这样的孩子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说到这里,可能有的家长就会问题,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责任感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孩子没有责任感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孩子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孩不会想“应该”、“不应该”,他只会只想到我要怎样,就一定要怎样,不管别人的感受。别人不愿与他一起玩时,就猛力推拉别人,不管别的小朋友疼不疼,并且对自己的过失无动于衷。

2、不会换位思考,缺乏集体意识。参与群体活动时,从来不会关注别人的利益和需求,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他们更不会重视规则,只要事情对自己不利,就会不顾一切的去扭转局面,甚至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更缺乏集体意识。

3、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父母包揽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务,从不让孩子动手做一点事情。如果孩子做错事情了,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帮孩子擦屁股,收拾烂摊子,而不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父母长期如此的话,会让孩子产生这种想法:“反正有人帮我收拾烂摊子,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终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走上极端,甚至没有感恩的心。

4、任何事情都不会认真对待。因为孩子没有责任感,孩子会觉得我要做一件事情,我想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不会去考虑别人需要的到底是怎么样的。对任何事情都是敷衍的,大有“关我屁事”的架子。

孩子没有责任感的原因

1、父母的教育不正确

在很多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自己的学习成绩,其他的所有任务和责任,都是可以让父母来代劳的,只要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就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想法很不正确,因为每个人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并不只有学习这一小部分。

2、父母的一手包办

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不放心,会给他包办很多事情,导致孩子自己都不会动手做事情,不会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独立的思想,哪里来的责任感,对一件事情,他会觉得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不懂得要负责,只知道一味的让父母当自己的保护伞。自己没有独立的能力去解决一些事情,只能依靠父母。所以父母的一手包办,只能导致孩子的责任感缺失。

3、父母的严管苛刻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动辄就是训斥打骂,让孩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父母的情绪上。使其变得胆小怕事、畏手畏脚,缺乏自信,进而不相信自己负责任的能力。

4、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身边不乏出现缺乏教养的人。例如带孩子去公园玩,他看到许多人乱丢垃圾,自己也学会了随意扔东西。家长要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自己收拾残局,培养责任心。

孩子没有责任心的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责任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孩子能否对家长、朋友、学习等负责任,这也是孩子进步的阶梯。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却有很多孩子没有责任心,这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没有责任心的原因

原因一:家长经常讲大道理

教育孩子,我们提倡讲道理,但是如果只讲道理,会让孩子也陷在道理里,而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从而丧失信心,阻碍责任心的建立。

原因二:父母保护过度

凡事都帮孩子代劳,导致孩子过度依赖家长,遇到问题就丢给家长。孩子生活经验值不够,缺乏处理问题的机会,导致孩子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没有责任心。

原因三:教孩子学会找“替罪羊”

父母疼爱孩子很正常,但是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方式,有的父母可能会在无意中,教孩子学会推卸责任。例如,很多父母会在孩子被凳子绊倒后,教孩子迁怒于凳子,或者把凳子放在那儿的人。这种做法,会令孩子觉得责任是可以转移的,日后他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去找“替罪羊”,这样对孩子责任感的形成是很不利的。

原因四:父母的教育过于严格

父母的管教较为严格时,孩子会很害怕失败,孩子放大了失败的恐惧,更加无法正视自身的行为表现。父母的严格教育方式,让孩子不敢去主动面对问题背后的后果,孩子更希望通过逃避、推诿的方式来应对。

孩子没有责任心怎么办

一、从生活小事做起

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从小学时期就开始,玩具归位,掉了东西自己拾,锻炼做家务,扫地刷碗,上了学收拾书桌文具,洗衣服,帮忙做饭等等。安排孩子做事要循序渐进,难度太大孩子小不容易完成,一开始要有耐心,教给孩子做事,慢一点儿没关系,经常练习就会做得越来越快,得心应手,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现场教育及时纠正

现场纠正这种方法就很不错,可以让孩子马上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教育的效果也是非常的好,孩子的印象也是比较深刻。这样在他的潜意识里面就会形成一种观念,错误是自己犯的,所以自己就需要负责到底,这样就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三、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

孩子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被父母包办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每一件小事中逐步养成,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劳动的能力,让孩子学会独立做事情。可能很多父母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感觉孩子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其实,劳动才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好方法。

四、家长不要包办孩子,保持好和孩子之间的边界

当孩子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时,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代劳。比如:帮助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当孩子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时候,会承担一些后果,这样孩子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慢慢的就有了。

孩子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从来不考虑后果,不该自己做的事情绝不会碰。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孩子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有哪些?

孩子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一、遇事容易半途而废。孩子缺乏责任感,遇到困难时更加会容易放弃,半途而废的情况也更为常见。没有责任心的支持,孩子的行为上缺少责任感,更加不懂得坚持,也容易向问题和挫折作出妥协。

二、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孩子为了避免最后要承担的后果与责任,所以在发生错误的时候,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避重就轻。这种情况就是孩子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因为他一心只想着减轻,甚至是消除自己身上的本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喜欢逃避问题。他们往往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做错了事情,也会用说谎、撒娇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错误。当孩子面对自己需要负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逃避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能瞒天过海,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会变得越来越极端。

四、狭隘自私,喜欢计较。没有责任心的孩子,连对自己最基本的负责都没有,更何况对待别人。他在做事时会习惯性的把错误全部推到别人身上,从来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错误,会把别人的错误无限放大,抓住不放。

孩子缺乏责任感怎么办

一、制造让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如果让孩子觉得万事都有父母在,我不会傻操心的态度就是不对的是缺乏责任感的。这都归根到底父母的一味宠爱和控制欲强,家长的大胆放手,孩子的责任感也会越来越培养起来的!让孩子自主选择,自主管理。比如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等等在学习、生活中纠正不良的习惯和口边常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家长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家庭中,孩子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那么作为父母,就要给孩子安排家务,不要怕累着孩子了。如果孩子在家庭里面比较喜欢做家务,勇于承担责任,那么孩子到学校,就敢于对自己负责,学习上孩子自然而然就不用家长操心了,孩子自己就会重视起来。

三、让孩子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父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最常见的事情做起。例如,中午吃饭时间到了,可是孩子却只顾着看电视,对妈妈说他不饿,不要吃饭。这时,不同的妈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妈妈会要求孩子关掉电视,强迫他去吃饭;有的妈妈会顺孩子的意,任由他看电视,等到他肚子饿了、想吃饭了再去吃。这两种方法,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四、父母做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工作、对生活、对他人有责任心,言出必行,有诚信,有担当,孩子模仿大人,责任心强。孩子的为人处事、行为性格和家长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父母勤劳能干,工作用心,对家庭负责,孝敬父母,疼爱管教孩子,孩子看在眼里,知道责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孩子没有同情心的原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看到别人的不幸遭遇,或者是一些不好的事情时,没有一点反应,这是因为孩子没有同情心。孩子没有同情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年龄小,不能正确的理解;与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等等。

孩子没有同情心的原因

一、家长对孩子的同情心发展漠不关心

在不少父母眼里,孩子的同情心不是关注的重点,他的学习成绩才是应该着力关注的方向。虽说现在提倡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父母总是更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对其良好个性的培养,这也是孩子没有同情心的重要原因。

二、孩子的心理需求未被关注和满足

有些家长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关注和满足,那么他的个性就会压抑。他们就会通过一些行为,比如虐待小动物来寻求一种心理释放,同情心也无从谈起。

三、家长的教育错误

家长是儿童第一任老师,本应对儿童进行真善美的正面教导,然而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便对孩子进行一些消极情感的教导。如“谁惹了你,你就去打谁,由我来给你撑着腰”、“不要多事,不关已的事不开口”、“好心没好报的”等等。家长们的这些行为不知不觉中消磨着儿童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好奇心导致

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理解,而且也不会进行情感的迁移。有时他们缺乏同情心的行为和言语,仅仅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孩子没有同情心怎么办

一、家长以身作则

不管做什么事情,家长都要体现出自己的榜样力量,这是对孩子最有效且最优质的教育,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日后如何发展就要看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向家长学习的。若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没有同情心,那么孩子在对待其他人的时候,同样也会没有同情心。

作为家长要客观评价和对待,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当别人成功时,要用赞赏的语气去夸赞;当别人讲述自己的不幸时,家长要用同情的语言去安慰他人,正确对待被人的成功与失败。给孩子正确明确社会的道德底线,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

二、多带小孩去外面接触陌生人

小孩子经常在家里,对小孩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今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非常的繁忙,所以都没有时间去管自己的小孩子。小孩跟父母应该多出去外面走一走,多接触陌生人。当小孩子脱离舒适圈之后,他会遇到一些问题,会尝试着自己去解决。当小孩与别人接触之后,他们才会发现原来别人的想法和自己是不一样的,才能渐渐地学会换位思考。

三、教孩子换位思考

在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时候,家长就总会强调同情心这一概念,很容易和孩子说,他比你小,你要让着她。但是这样的同情心并不是真实的,家长要告知孩子,如果是你真的喜欢,就可以把它拿回来,要告诉伙伴你拿回来的原因。让孩子学会完整的表述,这样才是真正的换位思考。

孩子没有礼貌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发现,孩子小的时间,见人就叫,非常有礼貌。但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后,好像就缺乏了这种意识,见到长辈也不问好,有时候还躲在房间不出去,令家长感到丢脸。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没有礼貌的原因吧!

孩子没有礼貌的原因是什么

1、家长管教不严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着责无旁贷的教育责任。孩子从呱呱坠地,眼前面对的就是人生的一张白纸,如何走好每一步,需要父母精心进行引导。但大多数父母多数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健康和成绩,对于那些最基本的与人友好,关心他人,见到长辈主动问好等朴素的道德准则,从不向孩子提起,甚至放纵孩子的错误。这其实是一件错误的事情,也是一种失职和逃避。

2、和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如家庭环境是比较没有礼貌的,也会导致孩子没有礼貌。比如说乱扔垃圾,出言不逊,对待服务人员恶语相向等等,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产生不礼貌的行为,并且也不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当家长的情绪暴躁胡乱发泄时,孩子很多时候也是处理不好暴躁的情绪的。

3、孩子心理因素和认知发展

不少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等话语,从而给孩子心理造成一定压力,自然就产生逃避或防备的心理。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羞耻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这也就解释了“这孩子小时候还很热情,怎么越大越不会叫人了”的情况。

4、社会影响

孩子没有礼貌与社会影响也是拥有立即的关联的,大家说孩子的发展和发展趋势都离不了社会发展的危害,尤其是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孩子,假如社会发展大环境不太好得话,那么孩子也当然也会遭受负面影响,从而变成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

5、父母过分袒护孩子

孩子之所以不讲礼貌,有可能是父母过分的袒护孩子而造成的,因为现在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当成是一个宝贝,所以说不让他们受到任何的伤害,这也是必然存在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存在,所以导致很多孩子都会被庇护的非常好,以至于他们就算犯了错也不会被惩罚,这也就慢慢的让他们形成了一种不讲礼貌的状态。

孩子没有礼貌如何培养

1、重点培养

在日常的小事当中家长也不能忽视,要培养孩子尊敬家长、尊重老师、尊重老人、平等对待同学、不欺负弱势群体的教养。孩子只有全面接受过这些道德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之后,他们才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

2、家长以身作则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因为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处的,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只要父母本身是很有礼貌的,小孩也会有样学样。正所谓育人先育己,教育孩子也是一个道理,父母一定要明白。

初一的孩子没有上进心的原因

在初一的学习中,孩子们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所以说孩子拥有上进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孩子才能在班里面脱颖而出,并且有上进心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收获很多。反之,没有上进心的孩子,面对困难只会一味的退缩。

初一的孩子没有上进心的原因

1、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但是什么时候该玩,这就是应该思考和选择的事情。有很多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约束能力是很差的,在遇到打游戏和写作业这两件事情的时候,就容易不受自己的控制,选择让自己更开心地打游戏。

2、家长对孩子的错觉与误解。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表现,喜欢用大人的思维去评价,一看到成绩没有提高,或者遇事满不在乎的样子,就给孩子贴上“无上进心”的标签。事实上孩子的努力,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看出来。

3、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经常吵架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和压力,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此外,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的上进心产生影响。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不要求孩子做出努力,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懒惰,没有上进心。

4、缺乏抗压能力。大部分初一的孩子都对自己寄予一定的希望,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无论是学习或是社交或者是其他方面,孩子都会面对不同的问题。有些孩子能够很好地适应多变的生活状态。与此相反,有些孩子抗压能力差,往往会被一些困难所打败。失败之后这些孩子也没有勇气再次挑战困难。

初一的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1、为孩子设置中等难度的目标。在家里为孩子设立中等难度的目标,热情鼓励并帮助孩子达到这样的目标。这样,一方面让他从小就树立一种勇于接受挑战、奋力实现自己目标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不会因为目标过于困难挫伤他的积极性。

2、帮助孩子建立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初一的孩子没有上进心,有一部分是因为惧怕失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在宽松的环境中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当孩子做错事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千万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而要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去认可并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

3、让孩子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求度低,这就说明家长在平时引导孩子的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如果想让孩子有所改变,就要让其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比如当孩子对于物质出现渴求的时候,家长就要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引导,告诉他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得到一份优质的工作,这样得来的薪水,就能完成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孩子能将知识与金钱和愿望联系在一起,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动力,自然也会产生上进心。

孩子没有自尊心的表现

自尊心能够使孩子变得积极向上,反之如果孩子没有自尊心的话,他在别人眼里就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觉得别人根本不在意自己,于是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抵触心理,或者出现自卑情绪。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没有自尊心的表现有哪些?

孩子没有自尊心的表现

表现一、依赖性强。孩子可能会过分依赖别人的建议、决定或认可。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选择可能是错误的,并常常需要他人的指导和支持。他们对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会有坚定的态度和信念。他们可能想要避免冲突,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向于追随他人。

表现二、缺乏自信。孩子没有自尊心,会缺乏自信,表现为胆小、不敢尝试新事物等。有时候他们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表现为自卑、消极、悲观等。

表现三、不知道如何拒绝他人。不愿意表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有时候为了让别人高兴,宁愿委屈自己。特别敏感别人的情绪,尽量做到完美,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会有“敢怒而不敢言”的情况,会压抑自己的内心。

表现四、经常觉得自己不重要。一个人一旦处于这种没有自尊心的状态,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他人的眼里是不重要的。甚至自我感觉别人对自己所做的任何事,都可能会厌恶,从而不敢在别人面前进行展示自己。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他们总把自己的期望、欲求放在最不显眼的位置。甚至通过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减少自身在他人面前的存在感,以免造成一定的冲突,把自己忽略,归为不重要的部分。

孩子没有自尊心怎么教育

一、建立孩子的自尊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前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体会成功的滋味。家长要帮助孩子设定适合其发展水平和能力的现实目标,这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因为目标太高而失败,他将没有乐趣,没有动力,自尊心会减少。一般来说,失败不会削弱孩子的自尊,如果积极利用孩子失败的机会,那么失败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二、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的教训很有价值,能帮孩子培养自信心。所以,若是你的孩子把盘子放得太靠近桌边,结果翻了,那就鼓励他,想想下次怎么做才不会翻。这样,他的自尊心就不会受到伤害,他会明白,偶尔犯错是允许的。

三、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家长应该客观认识孩子的情况,也应该帮助孩子客观认识自己的情况,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扬长补短。客观地去看待分析孩子的学习能力,艺术特长,运动细胞等等。避免一味地盯着短处,这样会缺乏自信;也避免一味地回避短处,或者寻找各种借口,这样会阻碍进一步的发展。

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客观认识短处并不尴尬,只是让自己更努力的动力。更多地去看到自己的长处,并且要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

孩子没有责任心怎么办

责任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的,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孩子有了责任心,才会比较自觉,更勤奋的去学习,这样的话对于以后孩子适应社会也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很多家长从小便习惯为孩子操心一切,这也导致孩子变得没有责任心,这该怎么办呢?

孩子没有责任心怎么办

1、从生活小事做起

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玩具归位,掉了东西自己拾,锻炼做家务,扫地刷碗,上了学收拾书桌文具,洗衣服,帮忙做饭等等。安排孩子做事要循序渐进,难度太大孩子小不容易完成,一开始要有耐心,教给孩子做事,慢一点儿没关系,经常练习就会做得越来越快,得心应手,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2、不要急于求成,要求太高

现在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孩子的期望也是越来越高。假如孩子没有达到自己心中要求,家长就会出现急躁,易怒的情绪。但是家长的这种表现,会让孩子的心也静不下来,只会让孩子原本平静的心变得心浮气躁。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原因。

3、相信孩子的选择

家长应该相信孩子的选择,对于某些事情,一旦孩子做出了具体的决定,就应该相信他。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同时,与孩子的交流也非常的重要,可以听取下孩子的意见,不能一味的指示孩子做这个做那个。通过鼓励的方法去激励孩子做事情,如果孩子在完成一件事的时候遇到问题,父母可以给孩子分析下事情,让孩子主动去完成任务。

4、让孩子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

首先,在事情发生之前提醒孩子,让他们知道可能发生的后果。然后,当后果出现时,要积极聆听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们舒缓情绪,最后引导他们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比简单地责备孩子要更有建设性,因为它帮助孩子理解他们的行为对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责任。

孩子没有责任心的原因

1、父母太看重成绩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拿高分会让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帮助孩子想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让孩子沦为学习机器,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照顾,也就疏忽了培养孩子的性格。因此孩子责任心的建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不负责的家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里折射着父母的教养。一个家庭的教养怎么样,不用去他家,看看他的孩子就知道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也肯定喜欢推卸责任。如果一个孩子在不负责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正确价值观的熏陶,长大后遇到事情就会推卸责任。

3、父母保护过度

凡事都帮孩子代劳,导致孩子过度依赖家长,遇到问题就丢给家长。孩子生活经验值不够,缺乏处理问题的机会,导致孩子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缺乏团体生活经验,不懂得顾及他人需要,所以没有责任心。

孩子没有主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连自己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兴趣班都要家长做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没有主见。如果孩子没有主见的话,家长首先要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教导孩子。

孩子没有主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家长忽略孩子的意见

当孩子的想法与父母不同,向父母提出自己的诉求时。父母会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所以选择忽略孩子的意见,要求孩子完全服从自己的要求,而孩子的意见和选择不被父母接纳,久而久之,他们也不愿意再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就渐渐失去了主见。

2、父母喜欢否定孩子

孩子没有主见最深的原因可能还是,父母的频繁否定。在一些场景下,父母的否定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逐步丧失掉属于自己的主见。比如去商场买衣服、买鞋子,起初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你会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但是在孩子做出选择之后,家长又会告诉孩子,你选的这件太丑了。

3、父母的溺爱,替孩子做好一切事情

很多父母处于“好心”,把孩子的一切按安排的妥妥的,恐怕委屈了孩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喝多少水,啥时睡觉等等,家长一般觉得孩子小,孩子啥也不懂,父母替孩子做决定也是为了孩子好,其实不是为了孩子好,很可能是为了自己省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破坏了孩子的自主能力,没有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

4、过多的干预

孩子慢慢长大,会接触很多陌生人、陌生事,这些事物都是对他的考验。自小,家长习惯为孩子代劳,潜意识认为孩子没经历过,就帮孩子做了决定,一而再再而三地剥夺孩子判断与行动的机会,孩子的判断力和行动力得不到锻炼,又怎么可能有主见呢?

孩子没有主见怎么办

1、建议孩子的事情自己做主

孩子没有主见,家长千万不要为孩子费太多的心,因为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没有什么好处。譬如,对于孩子睡觉这件事情,孩子明明晚上九点的时候睡觉,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在这个时间之前睡觉。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并且告诉他们界限在哪。

2、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没有主见是因为家长约束太严,所以说想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父母们就要多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也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一下,不管失败还是成功,都是一份经验。让孩子多做些游戏,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给孩子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孩子多看多说多去实践,这样孩子才会更有想法。

3、只教方法,少给“看法”

做家长的很难不对孩子灌输自己的各种“看法”。然而,家长的看法给得多了,孩子的想法就少了,并不利于孩子长期的发展。只要划下最基本的方法原则和底线,余下的就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发挥。

4、指明大方向

如果孩子出现了迷茫、没主见的情况,家长不要帮其择断,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去完成。如果你帮他包办了,他就会出现依赖感,以后遇到事情还是习惯缩在后面。家长可以为孩子指明大的方向,至于细节问题,就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孩子总是懒散状态什么原因 下一篇:八岁小孩不听话天天挨打怎么办